提高阅读质量的四个技巧「好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03-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文/屯元子

什么阅读笔记,什么思维导图这些惯用的阅读方法本文不再赘述。以下谈四点个人阅读过程中的体悟,以飨读者。

第一个技巧:多维

要强调一点的是,现在的阅读手段很多。

不光是抱着一本书死读,也不不是抱着一块电子屏幕刷屏。

还有音频,有人把一本书从头至尾朗读给你听。

还有视频,有人把一本书用视屏讲座的方式演义给你看。

还有说书稿,有人把一本书的骨架抽出来撰写成书稿给你阅读。

这些都是阅读。

还要强调一点的是,每个人的大脑接受信息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这个不一样大致分为听觉型和视觉型两类。

比如:

有个人给美国第49届总统里根和第50届总统布什两届总统担任过助手——

里根总统是视觉型领导者,凡事喜欢看形成文字材料的东西。

布什总统是听觉型领导者,不涉及核心的事件你用嘴说给他听就可以了。

开始的时候这位助理以为是总统的问题,后来发现是自己的问题。

所以每个读者应该去发现和探索:自己喜欢听还是喜欢读。

找到这个兴趣偏好,再有所侧重的设定读书计划,效率和质量自然提高了。

第二个技巧:反刍

牛这种动物有个特点:

牛在吃草的时候猛吃,大口猛吃,吃到吃不动为止。

然后,牛会把吃到胃里的东西反刍到嘴里,再咀嚼一遍,咽下去。

想想,挺恶心的吧。

好了,你会问我是不是要温习,温故而知新嘛。

不对,我说的不是温习,是代谢。

把你读过的学到的,代谢一遍。

如何代谢?

就是给别人讲一遍。

如果你有机会以讲课的方式讲出去,这挺好。

如果没这机会,也不要紧,找个人讲给他听。

你老公、你妹、你闺蜜都可以。

通过讲出去的方式代谢一遍,有价值的成分就留在你的身体里了。

第三个技巧:熟读

老化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你要讲这个吧?

不是。我要讲的熟读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去读同一本书。

比如:

我中学时读《道德经》,有一种仰视的感觉。

觉得老子太牛逼了,这就是传说中的老子么?

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总归读的惬意、读的忘我。

刚步入社会时读《道德经》,有一种利用老子的感觉。

总想从老子身上挖掘点啥,然后撮吧撮吧拿出去对付那些不学无术的家伙。

现在老之将至,读《道德经》,多半是在找差距。

把道德经当一面镜子,时常拿来照一照自己的嘴脸。

或者在若干年以后,如果我还没死,还在读《道德经》,估计味道又不一样吧。

所以,一些营养价值较高的书,需要常读,因为常读常新。

第四个技巧:批注

一些人阅读舍不得在书上做标记、做批注。

我不太支持这种方式。

书是用来读的,其次是用来画的。

不在书上做些勾画,谁知道你有么有读过此书哩。

当然读书不是读给谁看的。

做批注主要是为了加强记忆,推进理解。

比如:

一本一千多字的《素书》,敝人读了多年,仍然不得要领。

也下过决心把这一千多字干脆背下来,努力了一下其实不是那么好背的。

后来就开始在《素书》上做批注。

读到“以明示下者暗”这句的时候,我首先要给这句话按照我的意思做个翻译:

——那些喜欢在员工面前装逼的老板早晚会被员工愚弄。

呀,这么翻译我觉得有意思,要比书上的翻译趣味的多。

然后在在旁边批注一句:我们单位老板恰好就是个爱装逼的货。

这么两下子,很奇怪的就记住了,也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