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5.0社会”的学校和教育什么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07-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依据海量的知识储存和快速的算法,将取代人类的许多工作。在今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抛出了“5.0社会”的概念。“5.0社会”人类将从“为了生存”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朝着“实现自我”的方向发展。然而,目前日本的人工智能技术在世界处于劣势,要实现人工智能驱动下的“5.0社会”,人才是重中之重。为此,日本政府在教育领域将会作出哪些重要调整?

    2019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抛出了一个“5.0社会”的概念,引起了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安倍晋三说,在“5.0社会”中,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机器人等技术,数据将取代资本连接并驱动万物,并能不断帮助缩小贫富差距,例如医疗服务、商贸交易、在线教育等,甚至可以覆盖到撒哈拉地区的小村庄,让那些没有升学机会的女孩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狩猎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那么接下来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日本政府早在2016年1月出台的《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就提出了“5.0社会”的概念,并把它直接定义为“超智能社会”。2018年6月,时任日本文部科学省大臣的林芳正召集日本学界以及产业界有识之士,经过9次探讨,并在文部科学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出台了《面向5.0社会的人才培养——社会在变化、学习也在变化》报告,提出了人工智能驱动下“5.0社会”中日本学校教育应当进行的变革措施。

    “5.0社会”人类将朝着“实现自我”的方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依据海量的知识储存和快速的算法,将取代人类的许多工作,这些被取代的工作往往具有定型化、重复率高、可数值化、规则清晰的特点。例如,在健康医疗领域,今后将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病人诊断查实疾病,再由医生对病人进行具体诊治。与此同时,技术的日新月异也将带来产业构造、雇佣形态以及工作方式的变革,劳动市场对人才需求将向快速化、高端化、流动化方向发展,以往由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对劳动者进行培训的机制将不复存在。“5.0社会”即便不用投入大量的人力劳动也能够保证高效高产,人类将从“为了生存”的劳动工作中解放出来,并愈发朝着“实现自我”“具备价值”的方向发展。

    “5.0社会”中日本教育将面临哪些问题

    人才是构建“5.0社会”的关键要素,日本人工智能领域奇缺研究开发人才,已成为其发展的最大瓶颈。目前,在人工智能技术、基础数学、信息科学研究开发以及教育领域,日本均落后于美国。日本向来擅长自下而上的研究开发,与国家层面强力推动、自上而下发展人工智能的美国相比,日本明显处于劣势。在人工智能开发的数量与质量方面,日本当前还很难刷新自身的存在感。

    近年来,美国大学里学习信息科学的学生人数逐年递增,日本具备信息科学及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知识与技能的人才却十分有限,许多学生并未接受过信息科学训练。加快完善信息科学领域的教育体制,让学生和国民具备信息科学素养,是日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5.0社会”日本各学校教育阶段的“变”与“不变”

    在幼儿教育阶段,日本幼儿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让儿童自由玩耍,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儿童提供接触自然、与同伴游戏的环境,帮助儿童在其相应的发展阶段学会自主玩耍。不论社会如何发展变化,日本幼儿教育的这一核心理念将始终不变。但另一方面,强调儿童自主玩耍就很难把握幼儿行为及教师指导效果。将“5.0社会”中的尖端技术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可以将幼儿行为、教师指导可视化。例如通过运用ICT(信息通信技术),可以多角度捕捉到基于园内环境及幼儿行为的教师行动,观察教师是否起到了良好的辅助和干预作用。通过将作为经验传承并积累的教学引导技术进行可视化处理,能够进一步构建激发幼儿潜能的环境,减轻教师负担。总之,幼儿教育强调玩耍与亲身体验的核心理念始终不变,但需要幼儿教育相关人员“将尖端技术作为提升幼儿教育质量辅助工具”的意识变革。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校、教师、学生的存在以及教科书、教材、教师、课程等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依然是日本小学和初中教育的重中之重。但在学校及学习形态方面,单一模式将寿终正寝:(1)从仅凭教职工的学校运营转变为教职工协同心理专员、联系学校和家长的咨询人员、ICT专员、社团文体活动指导员等专业正式职工的“团队学校”;(2)从仅凭教师授课指导转变为学校协同那些与教师专业知识并不相同、能有效互补的各种团体、校外工作人员、地方居民等共同开展 “开放式教育课程”;(3)从所有学生均学习同样内容转变为“基于个体的个性化教育”;(4)从仅凭纸版教材或教学工具的学校教育转变为活用ICT等尖端技术的智慧学校;(5)从仅认同学校才是教育场所转变为在自由学校(专门接收因校园欺凌、心理问题等拒绝上学儿童的由民间财团法人设立的教育机构)、地方未来塾(由退休教师、地方居民、大学生等面向经济困难或家庭教育缺失的儿童提供学习援助的地方教育事业)等日本政府认可的学校以外场所也能确保受教育机会。实现上述从单一模式到多元模式的转变,并不是在全盘否定以往的学校教育。以往凭借单一模式取得一定成果的日本教育体系,重视教师经验与教师在工作中自然而然形成的直觉灵感可谓立下汗马功劳,因此这一传统还将在今后“5.0社会”的教师培养和研修中继续传承。

    在高中阶段,今后的日本高中生需要更多了解当地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优势产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等。地方社会存在许多鲜活的课题可供学生探索,但相应的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并不充分,成效也并不明显。当前,日本高中生多数会因升学或就业而离开家乡,导致许多地方政府因人才流失、地方活力衰退而苦恼不堪。面向今后的“5.0社会”,地方社会应携手学校为学生共同创造包含体验与实践的探究性学习机会,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根据自身特性认真思考并选择未来走向。上述基于地方课题的学习也能为当地社会发展培养出具有问题意识和贡献意识的人才,助力地方社会创造新价值,进而为更好实现“5.0社会”提供深厚的地方基础,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大学阶段,当前日本的四年制大学中,有50%(30万人)的学生攻读人文社科专业,有20%(12万人)的学生攻读理工科专业,有10%的学生攻读保健科,还有20%的学生攻读教育艺术学科。今后日本大学将不论院系与学科,培养所有学生的STEAM思维与设计思维,而这种教育教学应如何提供给学生则需要大学发挥各自的创意。此外,伴随日本高等教育的无偿化推进,今后大学需要接受来自社会的更加广泛、更加严格的监督,围绕教学、研究与运营等对社会进行公开。

    迎接“5.0社会”,日本学校教育的三大变革方向及其措施

    ?提供多样化学习机会与场所,实现“公正且个性最优化的学习”

    1. 开展能够实现个性最优化学习以及跨年龄、跨年级的多样化协同性学习的先行领航项目

    充分运用积累学生学习代码的文件夹,根据每个人的学习爱好、活动情况(包含了体育、文化、体验与实践、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以及各学科单元的特性开展实践型研究与开发,实现基于每一名学生能力及特性的个性最优化学习;围绕跨学年、跨年龄的协同性学习开展相应的研究与开发;基于构建“团队学校”的视角加强与地方人才的协作,共同为学生提供包含体验活动的多样化学习项目。为了让学习环境、教育教学机制等更好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鼓励推进跳级入学、提前毕业等措施。日本各大学可根据学生进一步提升自我的学习需求,允许学生在一定时期内休学,到校外社会甚至海外国家拓展视野、积累知识和技能;允许学生围绕不擅长的弱势学科,学习低一年级的内容;允许入学后成绩突出优秀的大学生提前毕业等。

    2. 运用新技术提升教育质量,完善学习环境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仅能对学生学习进行援助,还能助力教师工作方式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但另一方面,需要围绕ICT环境构建、活用大数据相关的个人隐私保护、新技术的“能”与“不能”等问题,举全社会之力共同探讨,提出有关最大限度活用新技术的综合型对策方案。今后,为了更好运用数字化教材、推进引入基于电脑的测试机制等,日本将加快构建ICT教育和学习环境,加快培养并录用ICT人才。

    ?让所有学生掌握阅读理解能力、数学思考能力以及信息活用能力

    1. 帮助学生掌握新一期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的学习内容

    日本将于2020年起实施的新一期学习指导要领中强调,学生需要扎实掌握的基础学力包括词汇理解力、把握文章构造能力、读解能力、计算能力以及数学思考能力等,这些能力也将在全国学力测试、大学入学共通考试的基础性诊断中被重点考察。为此,日本学校需要尽快完善教学指导方法、开展个性最优化的反思型学习,加快配备相应教材、构建ICT环境、引入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尖端技术。

    2. 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活用能力

    日本政府计划在2024年开始启动大学入学共通测试中添加考察“信息”这一科目。此外,将进一步完善贯通中小学的数据科学及统计教育

上一篇:一线动态     下一篇:学霸的“爱情启蒙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