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7-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大学最后一课不是校长的“独角戏” 

    中国青年报 7月23日 作者:胡波

    当前,毕业致辞走红的背后,“大学校长”无疑成了舆论聚焦的中心,因为他们往往是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者。而在国外的大学,校长的演讲通常并非焦点,各学校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嘉宾,往往更容易引人注意。

    在美国各大学毕业典礼上“布道”的名人们,早已不再局限于资深政治家、法官以及宗教领袖,作家、商界领袖、运动员、电视名人、演艺界人士以及科学家,都成了毕业致辞者。随着演讲嘉宾队伍人员组成的变化,演讲的内容和风格,也更加丰富多元,演讲者往往都会讲述个人的心路历程和奋斗史。毕业演讲致辞发生的变化,昭示的正是时代的变迁和思想的解放。

    毕业致辞不应成为大学校长的“独角戏”,也不应成为名人表达自我、兜售心灵鸡汤的专用平台,它还可以吸收更多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讲述自己的冷暖人生。“以学生为中心”这句话应该在大学的“最后一课”上充分地体现出来,适当地让学生们参与,最终决定谁来演讲,这样的效果岂不是更好?  

    【点评者说】对几乎每个毕业生来说,社会远比他们在学校里想象得更为复杂。诚信守法能否安身立命,埋首工作能否收获成功,尊重规则能否最终战胜“潜规则”……毕业之际,他们有着太多太多的困惑。此时此刻,他们更需要的也许不是教诲,而是引领或示范。让不同的职业人士分享他们对人生、对工作、对生活的感悟,哪怕这个人来自最平凡的工作岗位,对毕业生来说,都不啻为一种迈向更广阔天地的教育

  “拼爹”难拼出美好未来

    人民日报 7月23日 作者:李昌禹

    今年的毕业季,似乎多了些牢骚。一毕业就面临的“就业难”、“高房价”、“裸婚”等现实难题,确实让当代青年背负了太重的负担。于是,有人重弹“出身论”的“拼爹”老调。青春,本该是热血拼搏、永不服输的。然而,一些言论却劝诱年轻人早早缴械投降,或者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也总有年轻人抱怨自己没有资本、关系、机遇,却不愿反思自己是否把时间都浪费在看肥皂剧或者通宵打游戏上。没有一个富爸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以此为借口,丢了拼搏的勇气和斗志。

    人生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就必须顶住风吹雨打,忍住腰酸背痛,不断攀登。所谓的“苦”中,实际上正蕴含着对年轻人来说最独特的价值和机遇。

    说到“拼爹”,只要不违法乱纪,也是人之常情。但俗话说,“坐吃山空,立吃地陷。”只有通过奋斗,才能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与其对别人拼爹“羡慕嫉妒恨”,不如趁年轻好好奋斗拼搏。莫等青春散场,才后悔来不及、回不去、得不到。

    【点评者说】正如“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在我国广泛流传一样,从道理上说,谁都知道“拼爹”拼不出美好未来。然而,事到眼前,为什么还有父母为了孩子的前途不遗余力,为什么还有孩子愿意赖在父辈栽培的树荫下苟延残喘?是不是正因为“拼爹”带来的好处,让一些人尝到了甜头,也让旁观者看到了端倪?要告别“拼爹”陋习,不仅要号召青年人扬起艰苦奋斗的风帆,更要彻底堵住一些人搭制度便车为亲戚朋友谋福利的路子。否则,再多的呼吁也是枉然。

    (本期点评人:张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