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接力圆了我们的大学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8-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李配亮

    8月初,在云南宣威大凹子村,记者听到了一个民间助学协会资助贫困学生上大学的感人故事。

    大凹子村是宣威市杨柳乡碗厂村的一个自然村,地处云南与贵州交界的大山深处,全村现有81户334人,95%以上的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不足900元。2006年,该村村民自发成立了民间助学协会,捐款资助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7年来,共帮助28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捐款——

    一首感人肺腑的大爱之歌

    8月3日,记者驱车从昆明出发奔波了近7个小时,来到大凹子村的捐款现场,正听到手里攥着20元钱的张绍达老人略带自责地说:“我捐20元钱,帮不了孩子们什么。要是去年的庄稼好一点,收成好一点,我这次就能多捐点钱了。”

    “我捐200元。”接着来了一位拄着拐杖捐款的老人。杨柳村完小教师张方崇说,老人名叫张正国,今年70岁,20多年前在煤矿因工伤致残,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

    “我孙子张爽今年考取华中科技大学,但如果没有助学协会的帮助,他根本上不了大学。”张正国说。

    助学协会发起人、会长张雄介绍说,“2006年协会刚成立时,张正国就带头捐了200元钱。”

    “我这次捐1000元,今后条件好一点,我会捐更多。”说这话的捐助者叫张灿忠,是2008年的受助者,去年从同济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找了一份工作。他说:“如果没有助学协会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现在该是我为协会出力的时候了。”

    “我捐100元,我捐200元……”半天下来,70多位村民自发捐了1.8万余元。“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没有村民们的互助,大凹子村的这种新型的民间助学模式就不可能走到今天。”杨柳乡党委纪委书记徐广忠说。

    资助——

    28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2006年,大凹子村出了全乡第一个考取清华大学的学生张志平。“虽然娃娃考取了清华,但是我一点儿都高兴不起来。”张志平的父亲张绍鼎说,“当时连娃娃去北京上学的路费和第一个月的生活费都是东拼西凑借来的,要不是助学协会的资助,我真不敢想象娃娃能否把大学读下来。”

    2006年8月15日,大凹子村助学协会成立,当天收到村民们捐款2.2万余元,作为第一个受益人,张志平得到了宝贵的6000元。

    2007年,靠哥哥辍学打工供自己读书的张江得到500元资助读高中。2009年,张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上海大学,助学协会又拿出4000元资助他。

    没有围墙,3间土木结构的房屋上面盖着防雨的塑料布,几乎快掉完墙泥的墙壁上裱着几张已经被烟熏得漆黑的报纸;除了一口大铁锅和一条快散架的长木条凳外,家里几乎没有像样的家什。这就是张灿忠的家。

    “家里穷得连电灯都点不起。”张灿忠的父亲张方志说,儿子考取同济大学那年,“当时把能借的亲戚朋友都借遍了,才筹集到3000元钱,大家都穷啊。”一筹莫展时,是助学协会伸出了援助之手,资助张灿忠5000元。

    与张灿忠同年考取大学的还有赵兴。“我考上了石家庄铁道学院,家里根本供不了我上大学,我当时有过外出打工的念头。”赵兴说,“幸好助学协会及时资助了我4000元。”

    2010年,朱家浒以全省文科前70名的好成绩被南京大学录取,助学协会给予他5000元资助。第二年,妹妹朱桃考上大学,助学协会资助了1000元。

    每一年,助学协会都发给每家每户一张捐款明细单。张雄介绍说,7年来村民们共自发捐款9万元,其中资助贫困学生花费近8万元。“每一笔捐款都用在了刀刃上,恨不得把每分钱都掰成两半用。乡亲们都很支持,协会刚成立时只有30位村民自发捐款,今年已有70多位村民积极捐款。”

    在助学协会的资助下,2006年至今考上大学的28名贫困学生没有一名失学。

    回报——

    让爱心接力棒一直传递下去

    “受助者大学毕业具备一定经济能力后,在工作的次年自觉地分批或一次性向基金会返还受助金额,将爱心传递下去,让大凹子村的学生能专心学习,不必担心读不起大学。”张雄说,“看到媒体上报道一些大学生关于助学贷款的诚信问题时,我为大凹子村的新型民间助学模式感到自豪。”

    今年硕士毕业的张志平说:“助学协会不仅给了我物质上的资助,更重要的是给了我精神上的鼓励,使我在面临选择时不再迷茫,让我在遇到挫折时仍充满希望。”

    “我今年刚参加工作,明年除了返还6000元受助资金外,我还要尽力往协会注入更多资金,让学弟学妹们受益。”张志平说。

    “我们村81户人家有28名学子走出大山,走进高等学府,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助学协会的支持。”朱家浒说,是家乡那片土地上善良的乡亲们帮助了他,“等我毕业后,我会用工作成绩回报助学协会,回报乡亲们”。

    为了扩大资助面,助学协会从今年起对考取高中的贫困学生给予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资助。“我一定会带着这份爱心、这份鼓励好好学习,学成后一定回报家乡、回报社会。”今年刚考上高中的张卓说。

    “大凹子村的学生有爱心,学习刻苦,成绩也很好,教师们都很放心。”杨柳乡一中校长张兴伦说,“这和助学协会成立后传递了爱心、树立了榜样是分不开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