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山区 爱在心中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8-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林海宁

    2013年的暑期,我参加了学院举办的到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屏山镇柑垇村柑垇小学的三下乡支教活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给孩子们搭建书屋和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和其他知识。活动中,我受益匪浅。

    柑垇小学虽然只有六间教室,但是坐落在小山上,周围都是树林、玉米地,环境也算舒适。但一天之后,我们开始抱怨炎热的天气,难以忍受的蚊虫叮咬,满身大汗却没办法洗澡,晚上只能睡在水泥地和课桌上,电压不足连电灯都没法开启的简陋环境。

    第二天我们见到了孩子们,他们有着一双双清澈的眼睛,单纯的笑脸,黝黑的皮肤,还有因营养不足而瘦小的身子。我们就和这样一群孩子开始了师生间的快乐生活。我们都不是专业的老师,没有太多授课经验,但在看到了孩子们对学习、对新事物的渴望后,我们深深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认真地为他们准备课程,让他们认识科学,认识这个世界上还有太多新鲜的事物在这座山的外面。

    山里的孩子接受的教育虽然没有城里的孩子先进多元,可他们在淳朴单纯的生活里也知道许多城里的孩子学不到的东西。一天下午,我们组织到孩子家里家访,我被分配到乖巧女生黄国琴和调皮男生徐庆才两位同学家。午饭后,我们三人走过小溪,穿过竹林,越过一片玉米地和小麦地,一边听两个孩子介绍路边的各种植物,一边惊呼——这些都是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家访结束过后的路上,看到国琴一路小心照顾着自己读幼儿园的妹妹,听庆才讲不知名的植物的用途,那一刻深深觉得,山里的孩子同样优秀,这个社会有责任来保障这些孩子们的教育,让他们的未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光明。

    在和孩子们一个星期的相处中,我们从开始的抱怨环境恶劣,到后来慢慢习惯,晚上打着手电给孩子们备课,早上和早到的孩子们打招呼,最后甚至喜欢上这样的生活。我从一开始努力记住他们的名字和笑脸,到最后对每个孩子的脾气性格都了如指掌,才发现短短几天的相处已经让我们像一家人一样。

    最后一天的告别会,我以为这群孩子还不懂什么叫离别的伤悲,在排练时他们还调皮不听话,可是在最后大家一起唱《爱因为在心中》这首歌时,听着他们扯着嗓子却没有几句唱在调上的歌声,我们感动得一塌糊涂。短暂的支教活动结束了,我不知道这段经历会不会在他们未来的生活里留下印记。可我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关注山区儿童的教育,给他们更多的关爱、更多的社会保障和更先进的教育资源。希望山里的孩子有一天能走出大山,更好地融入世界,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2011级广电1班学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