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支教育督学的“正规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8-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李伦娥 阳锡叶 通讯员 舒文

    督学责任区,就是将地理位置相近的若干所学校作为一个责任片区,由教育督导部门聘请专家,对其随机检查、监督、指导,以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湖南省醴陵市在实践中探索出督学责任区的“醴陵模式”。该模式打破了以往督学责任区无专门编制、无专项经费、无固定办公场所、无明确职责、无应有权威的“五无”状态,责任区由“虚”转“实”;教育督导关口前移,变事后整改为事前参与和监督,变督导评估以结果为主为过程与结果并重。

    “变虚为实”,责任区建设突出“实”字

    50岁的朱礼明在做了4个城区中心学校校长之后,如今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城区督学责任区组长。

    这源于醴陵市2012年推行的督学责任区改革,醴陵市按照地域分布设立了东、南、西、北和城区5个片区督学责任区,每个责任区选派3到5名专职督学,并有独立的办公楼、办公经费、财务账目和严格的制度。

    醴陵市教育局局长钟国建介绍说,长期以来,在我国许多地方,呈现出教育行政强、教育督导“虚”且“弱”的管理格局。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到每一所学校,由于校多面广,很多时候乡村学校特别是村小和教学点,根本管不到。有的学校工作容易形成“梗阻”。

    2012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在省、市、县三级分别设立督学责任区。

    “趁此东风,化虚为实。”到任不久的钟国建敏锐地抓住这一契机,报请市委、市政府“将督学责任区实化”。“因为我们是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县。”他加上了这条理由,予以强调。经过努力,2012年8月,醴陵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全面实化督学责任区建设,安排专项编制和工作经费。

    醴陵教育人非常珍惜这千载难逢的时机,他们在全市择优挑选教育教学专家充实这支队伍,专兼职督学共29人,全是资深校长、学科带头人和一线骨干教师。全市5个片区,每个片区除由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一名副科级督学牵头外,还设一个组长、两个副组长,分别分管教学和安全后勤,各片均为正股级机构,29名专职督学全部为“局管干部”身份;5个片区全部利用老旧校舍或原学区办公楼,建起自己的专门办公场所。

    记者来到醴陵市东片督学责任区办公楼,组长李天平热情地带记者参观了由原来学区办公楼改造成的“新家”。醒目的挂牌、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宽敞明亮的会议室、点评室,一目了然的片区学校概况,电话、电脑、打印机一应俱全。

    “我们终于从游击队变成正规军了。”李天平自豪地说。

    “关口前移”,变事后督导为源头堵漏

    有了“正规军”,专职督学日常工作又该督什么、怎么督?

    在东片责任区的墙上,挂着“二十个一”的督学职责牌:“每周一次推门听课;每周一次师德师风、校风校纪暗访;每月一所学校综合督导评价;每季一次规范办学行为突出问题督查整改情况通报;每年一次片区教育社会满意度测评……”

    班子搭起来了,工作职责明确了,各片区工作便很快开展起来,将工作触角延伸到了每一所村小。一年下来,全市267所中小学、282所幼儿园全部“督”了个遍。“整天在学校。”东片副组长邹中国说。

    浦口镇冷水小学是东片区一所村小,校园文化建设相对薄弱,责任区督学指出问题后,学校立即着手整改。记者在冷水小学采访时看到,这个只有275名学生的村小,干净整洁,不仅操场墙壁上多了文化宣传栏,学生教室、教师办公室也透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气息。

    东堡中学周边有三处网吧,仙霞中学实验楼屋顶漏水严重……这些细小的问题,没有责任区督学,怎么能发现?今年春季,东片区督学在走访家长时发现,有5所学校违规收了饮水费,立马制止并责令退还。

    “醴陵模式”的另一个特点是关口前移。《片区督学责任区工作规程》规定了“六个提前”,即各学校的评先评优、学科带头人选拔、职称晋级、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基建项目立项、收费项目(含代收)的确定,这六个方面,必须提前报告督学责任区。

    也就是说,在最容易“出事”、最体现教育“权力”的决策出台前,让督学责任区提前介入,实现源头督导,防患于未然。

    江源小学就曾发生过一起“商店风波”。今年春季开学,片区查看开学工作时获悉,学校想在校园里开小卖部。这是个敏感问题,督学责任区要求学校举行家长听证会,让家长来做决定。听证会上,在共同协商怎么开、进什么、商品定价、家委会如何监督等情况后,开商店的方案才得以通过。

    源头督导,让一批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大幅减少,甚至连续几个月实现零投诉,成为全省涉及教育投诉最低县市。

    运用结果,让督学责任区真正发挥作用

    按规定,督学责任区,只有督导权,并无行政权;只有建议权,并无决策权。其权威如何树立?其督导结果如何得到校长和教师们认可?

    醴陵市一方面加强督学的选拔和培训,另一方面加强了督学结果的运用。钟国建告诉记者,以前督导评估结束后工作便结束,但醴陵的督学责任区运行的是长效机制,即片区督学对学校评估结束之后,教育局还要将结果恰如其分地运用起来。

    去年,某学校向责任区报送国培、省培教师名单,最后教育局审核时发现,其中一人被责任区督学发现有从事违规家教行为,结果被刷了下来。

    “评先评优晋职,无论集体还是个人,督学责任区都要审查把关,有他们盖章才算数。”钟国建说,目的就是树立督学责任区的威信,给予其应有的地位。教育局还规定,平时各个督学责任区通过随访督导、专项督查、综合督导评估、暗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片区内各学校进行目标评估,得出的评估结果不仅在全市每个季度的工作点评会、每个学期的工作总结会上宣读,还将作为校长、学校领导班子的绩效考核、学校教学质量评价、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我是从被动接受到积极配合。”城区片黄沙中学校长李宇说,“督学责任区制度让管理阵地前移了,对身为校长的管理者有警醒和鞭策作用,而且促进了教师理念的变化和教学资源的共享,挺好的一件事。”

    当然,醴陵市也加强了对督学责任区本身的考核。每学期末,校长们坐在一起,对本片区打分,同时5个片区互相打分。高分者有奖,而如果排名最后,该片区的组长和相关督学都将面临被解聘的危险。优秀者不仅在责任区内部可以提升为组长、副组长,还可以在整个系统交流、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