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来汉字的规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9-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苏培成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印行的《康熙字典》是奉皇帝旨意编辑的官书,它是清王朝建立的汉字规范。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教育发生了大变化;五四时期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书面语发生了大变化。《康熙字典》建立的汉字规范已无法适应急剧变化的中国社会。

    1913年民国政府召开读音统一会,审定了6500多个汉字的“国音”,人们称为老国音。1919年出版的《国音字典》采用了老国音。1923年修订了国音的标准,改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人们称为新国音。1932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初步实现了汉字的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对汉字进行了整理,形成了新的正字法。汉字的整理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整理异体字。异体字是指音义全同、只是形体不同的一组字。异体杂陈是旧中国汉字存在的主要乱象。整理异体字就是根据从俗从简的原则,从每组异体字里确定一个字为选用字,也就是规范字,其他形体的字停止使用。文化部、文改会于1955年12月22日联合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收810组异体字,从中选定810字为规范字,淘汰1055字。例如,“酬酧詶醻”里确定“酬”为选用字。刚刚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对异体字做了调整,今后关于异体字的认定以此表为准。

    二、整理印刷铅字字形。旧中国印刷铅字字形存在着严重的分歧。1965年1月,文化部、文改会发布《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字形表》确定了6196个通用汉字的结构、笔画数和笔顺,用作统一铅字字形的范本。字表规定的字形人们称为新字形,在这以前使用的字形称为旧字形。

    三、改换生僻地名用字。例如,盩厔县改为周至县、鬱林县改为玉林县、鰼水县改为习水县等。

    四、统一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用字。例如,“浬”改为“海里”、“瓩”改为“千瓦”、“呎”改为“英尺”等。

    经过以上的整理,形成了现代的正字规范,《通用规范汉字表》里的字形符合这个规范。现代正字法要求,社会用字要大力推行《通用规范汉字表》里的规范字,有条件地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不使用不规范字。

    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繁体字和异体字属于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文物古迹;姓氏中的异体字;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不规范字首先是错别字。错字是指错成了根本没有这样写法的字。别字是指把甲字误用为乙字。例如,把“捍卫”的“捍”误为“撼”。其次是二简字、旧字形、已经废止的生僻地名用字和旧计量单位名称用字等。(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