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1-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傅雷旧照 (资料图片)

    ■张志成

    岁月匆匆,抹不去对故人的思念。今年是著名翻译家傅雷诞辰105周年和夫人朱梅馥诞辰100周年,其故乡上海浦东举行了系列盛大纪念活动。研究傅雷的专家学者、外国友人、青年学生从法国、日本等国家,从香港及其他各地区,从四面八方竞相涌来,参加这一盛会。

    10月27日上午,上海福寿园海港陵园,芳草萋萋,铿锵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在晴空飘荡。在儿子傅聪、傅敏以及众亲属的护送下,著名翻译家傅雷及夫人朱梅馥长眠于斯。墓前,傅雷夫妇纪念碑洁白如雪,巍峨挺拔。碑身正面题有《傅雷家书》的名言:“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40多名师生参加了傅雷骨灰落葬仪式。

    而前一天,一座傅雷全身立式铜像落成,矗立在故乡青山绿水之间,亲耳倾听父老乡亲亲切的话语,感受故土的温馨。

    铜像远眺,一座崭新的大学校园里,“疾风迅雨廔”——傅雷生平陈列馆揭牌仪式正在举行。在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图书馆一楼,人们神情肃然,缅怀傅雷的成就。

    在两年前校庆10周年之际,该院院长朱懿心教授就萌生了创建傅雷生平事迹陈列馆的想法。该院找到上海浦东傅雷文化研究中心,通过该中心介绍结识了傅雷次子傅敏。傅敏对该院创建傅雷生平陈列馆表示支持,并提议陈列馆以他父亲的书斋“疾风迅雨廔”命名。此后,傅敏四次来到该院考察,指导选择馆址、设计图纸,亲自遴选事迹图片。上海历史博物馆承担了陈列馆设计和施工任务。

    院长朱懿心教授深情地说:“傅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作家、文艺评论家,上海市‘十大文化名人’。我院以外语教学见长,建成‘疾风迅雨廔’——傅雷生平陈列馆,可使我院发挥学缘、地缘优势,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傅雷,传承傅雷家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弘扬大学精神。”

    揭牌仪式后,参观者依次进入陈列馆,瞻仰傅雷的学术成就和生平事迹。陈列馆保存有傅雷的生平图片、视频、实物等资料,反映了傅雷远洋求学,严谨治学,以译为主、多艺精通的艰苦历程和巨大成就,介绍了他近500万字的翻译作品和十几个版本的《傅雷家书》,资料丰富翔实,并设有影像播放室,无疑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部生动教材。

    该院随即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了纪念傅雷诞辰105周年及夫人朱梅馥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傅雷家书》朗诵比赛、“傅雷杯”大学生翻译奖颁奖仪式。

    座谈会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傅雷先生的亲友纷纷发言,追思傅雷先生的严谨治学精神和待人真诚坦荡的情怀。金圣华是香港傅雷研究会的专家,她说:“傅雷把外国最美的花朵移植到中国最肥沃的土地上,他是赤子常孤独,但却创造了浩瀚的世界。”

    出版家江奇勇从事出版40年,他说:“《傅雷家书》出版了近200万册,在读者中影响至深,是最后的家书、永远的家书。我们永远怀念他!”

    森冈叶是日本傅雷研究专家,她用普通话一字一顿谈自己的体会:“10年前在日本听到傅聪演奏肖邦名著,从此知道傅聪是中国人,父亲是著名翻译家傅雷,后来读了《傅雷家书》感触很深,从此与傅雷结缘。”

    傅敏给获奖大学生颁奖,并向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赠送了书籍。卷卷书香凝聚了傅雷家风,对青年学生寄予了殷切的厚望。(作者单位: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