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奕、赵晟娅:潜航双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2-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国首批女潜航员学员: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生张奕。 我国首批女潜航员学员:大连海事大学硕士生赵晟娅。

    ■本报记者 高毅哲

    截至目前,中国首批女潜航员学员张奕、赵晟娅还从没有任何水下的体验,哪怕是1米。从小就会游泳的张奕,却至今搞不定潜泳,总是在水面浮着;赵晟娅更是在正式成为潜航员学员后,才学会了游泳。

    然而在未来的几年内,她们却有望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下潜最深的女性,有可能驾驭“蛟龙号”潜至7000米、8000米甚至更深的海底。12月10日,国家海洋局在北京举办发布会,正式推出中国第二批深海载人潜水器6名潜航员学员,张奕、赵晟娅更是因为首批女学员的身份,受到瞩目。

    她们的共同点显然不仅仅是性别。至今还没有从学校里毕业的她们,还有诸多让师友赞赏之处。

    张奕来自河北省唐山市,就读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这所有着军工背景、洋溢着阳刚之气的学校里,女生张奕却在近7年时间里,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大一报到,张奕的高考成绩在当年该校录取的河北籍考生中排倒数第二。为了提高成绩,她有时间就泡在自习室里。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课上,教师写了整整一黑板的公式,并告诉大家:“如果你看到这些公式感到眼晕,没关系,不过如果你不想探究,那就不要做科研了。”

    那一刻,张奕意识到,搞科研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执着和严谨的态度,此后,每当遇到瓶颈想要放弃的时候,张奕就会想到那满黑板的公式。7年里,张奕在科研、实习、社会服务上拿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这让她的辅导员苏智刮目相看:“那一届38个女生,张奕毫无疑问是脱颖而出的一个!”

    当张奕在哈尔滨的校园努力的时候,中原姑娘赵晟娅也正在大连不断地提升自己。从老家河南省安阳市来到地处海边的大连海事大学,赵晟娅经常去海边走走。对大海的喜爱,也使她一直希望毕业后能从事和海洋有关的工作。在本科和研究生的6年里,赵晟娅把四海楼602教室当作上自习的固定教室,成为大家眼中的学霸,以至于同学们有了问题都直接奔602教室去找她。

    和赵晟娅在同一个实验室的黄喆说,赵晟娅心理素质很过硬,做事很稳重,平时显得很成熟,“我最近才知道她是‘90后’,在实验室中年龄是最小的。她刻苦,有耐心,有毅力,特别让人敬佩。”

    今年7月,国家海洋局直属的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发布第二批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学员选拔公告,张奕、赵晟娅同时注意到了公告,她们分别报名,并顺利通过初选,成为130名考察对象中的一员。10月26日,她们来到青岛,接受最后的选拔。在那里,此前素不相识的两人第一次见面了。

    “巧的是,我俩考号挨着,于是被分到了同一个寝室。”张奕说,“一直到选拔结束,我俩都没分开过,也许这就是缘分吧!”

    然而在缘分的背后,却是两人在持续8天的测试中119次的过关斩将。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党委书记刘保华曾介绍说,对潜航员学员的选拔标准包括六大方面119项,有一项不达标即被淘汰,对个人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仅在医学方面就有75项要求,其严格程度堪比航天员。

    8天时间里,对考生职业素质和心理的测试时时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由于下潜时要在“蛟龙号”狭小的空间里待很久,对考生的幽闭测试就必不可少。测试时,选手们要在一间约2平方米的漆黑小屋里静坐1个小时,不能带任何东西,也不能睡觉。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可能会乱动,也可能会表现出不安情绪,还可能会因为恐惧而呼吸急促。这些都会被监控的红外摄像头拍下来,屋外的心电图还能实时显示考生的心跳变化。

    在5分钟内加4个大气压的高压舱中,空气似乎有了形状,紧紧地贴在人的身体上,人能清楚地感受到空气的重量。为了减压,张奕和赵晟娅唱起了动画片《蓝精灵》的主题曲,她们的声音因为高压变得尖细,在这样的互相扶持下,顺利通过了测试。

    最令赵晟娅后怕的,就是晕船测试。在风浪较大的海域,船长会突然加速,然后猛地一停,大角度转弯,使船身不停地晃动。有人感到不适,有人蹲在地上求稳,很多人因此被“刷”掉。而从来没有坐过船的赵晟娅,居然顺利通过了这一关。回想起报名时,几乎和报名条件的每一条都吻合,赵晟娅颇为感慨:“这或许就是命中注定!”

    在残酷的竞争下,每隔两天,考官就会宣布一次结果。130人的队伍,逐渐减少到50人、20人,再到最后的10人。

    宣布时的残酷让张奕记忆犹新:“大家集合在一起。念到名字的,留;没念到的,走。每到这时,我们都万分紧张。”幸运的是,她和赵晟娅成为留下的10人,并在一系列综合评定后,成为最终的6名潜航员学员。

    生活开始慢慢有了变化。

    老家的媒体纷纷前来采访她们,把她们视为家乡的荣耀。赵晟娅的老家安阳,因为出了中国第一个女航天员刘洋,如今又有了女潜航员学员,骄傲不已。老家的人说:“飞天有刘洋,入海有晟娅,这俩女娃真给咱安阳人长脸。”

    接到正式录用通知后,两人都有了回家的机会。不约而同的,她们选择了悄悄地回去,连老家的同学都没有告诉。“就是想多陪陪父母。因为忙着做毕业设计,今年过年都没几天在家。”赵晟娅说。

    她们成了别人所说的“国家的人”。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她们的生活逐渐带有保密色彩。有媒体找到她们学校,学校老师说:“我们现在管不了啦,她们已经是国家的人了。”只有征得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同意,她们才能接受采访。她们有时也会明确告诉记者:“对不起,这些不能说。”

    这些,都是纪律。她们懂。

    张奕曾在日记中写道:“一项崇高的事业需要长时间的磨炼和坚守,最勇敢的探索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一本30多年前出版的《载人潜水器》中的一句话,更打动着她的心:“去哪儿找这些潜航员呢?薪酬也不高,又要长期在孤独黑暗的环境中工作。别担心,那些人会主动来找你,因为获得潜航员资格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财富。” 

    “中国要成为海洋强国,就需要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奋不顾身投入到深海事业中。”赵晟娅说。

    她们即将接受两年的训练。她们不仅要锻炼出强健的体魄,还要拥有强大的心理,不仅要懂得理论,更要学会技术,甚至还要学会相关的礼仪。

    赵晟娅说:“要学的东西多着呢,如果能够为科学研究做出一点贡献,也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了。”

    张奕曾经想象过自己操作“蛟龙号”的场景:“面对着控制面板上的各种开关,非常帅气、井然有序地操作,看着仪表盘上的数字一点点增加,代表着潜器一点点下潜。作业的时候全神贯注地操作机械手,可能脸都贴到观察窗了。时不时地跟同事说说笑话,也顺便欣赏一下海底的美景。”

    深海,是地球上人类未知的最后区域。人类对月球的了解,甚至都远远超过深海。数十亿年来,深海几乎从未有过人类的涉足。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万米,迄今只有3个人抵达过那里,全部是男性。

    “蛟龙号”已经到达过马里亚纳海沟7000多米的位置。或许有一天,她们就将操纵“蛟龙号”,潜入马里亚纳最深的海底。

    ——“关于大海,你们最浪漫的想象,是什么?”

    ——“深邃,和内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一家言     下一篇:表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