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学生党员都成为一面旗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2-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通讯员 王宇宁

    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进行了一项大学生党员形象和满意度调查。这份面向全校抽取3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的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大学生认为学生党员发挥了很强的带动作用,六成多学生接受过学生党员的帮助。

    大学生党员得到学生的认可,得益于学院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阳光化。特别是2010年以来推行的“四个同心圆”党员教育系统工程,更是搭建了多个成长平台,保证了大学生党员的质量,有力地提高了公信力。

    “四个同心圆”党员教育系统工程包括预备党员“五十小时志愿服务工程”、党员成长“三个‘一’责任工程”和“导学工程”以及学生党组织“政治责任田工程”。由点到面、由关注个体到关注集体成长、由校内引领到校外辐射,四项工程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许阳是管理系2010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党员。他坦言,是预备党员“五十小时志愿服务工程”让他懂得一个真正党员身上的责任。“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作用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5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让我从理想派变成了行动派,即使做一件小事,也要有责任心、意志力,才能做得好。”

    在金城学院,每年平均有1000名预备党员在转正之前,必须为校内外企事业单位志愿服务最少50小时,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接受教育、检验真知、收获成长。

    入党前有岗位锻炼、入党后有帮扶责任。预备党员转正后,学院创建的“三个‘一’责任工程”和“导学工程”是他们发挥作用的新平台。“三个‘一’责任工程”是指一名学生党员帮助一位同学、带好一个宿舍、做好一项班级工作,它是“同心圆”工程的基础;党员“导学工程”是指每一名学生党员要主动联系同年级或低年级的2至3名入党积极分子或者普通同学,在指导、帮助他们的同时提升自身素质。

    “2012年3月21日。帮助小燕制订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复习计划,监督她每天背30个单词并听写,每周做一套真题。”翻开2010级英语系学生姜冉的“三个‘一’责任工程”记录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着这名学生党员帮助同宿舍同学的每一个片段。

    姜冉高兴地告诉记者:“经过一年的努力,小燕顺利地通过了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帮助同学进步,是一个党员应该做的。”

    在“三个‘一’责任工程”和“导学工程”的带动下,全院3000多名学生党员变成了3000多个连接点,将全院1万多名学生编织成了一张共同进步的大网。

    同时,第四项“政治责任田工程”调动起学生党组织的作用,由一个学生党支部集体联系一个专业方向的学生群体或者一个低年级班级,从纵向将这大网编织得更紧密。正是有了这种集体的带动,支部党员之间的向心力、凝聚力得到加强。目前,学院创建了“周恩来班”14个、“邓颖超班”13个、“周恩来团支部”2个。优秀党员不断涌现,共有77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亮身份、做表率、带群众”,在学生党员的带动下,学院早自习的人多了,比读书、比科研蔚然成风;去附近社区服务的人多了,比付出、比奉献,90后大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要求入党的人多了,信息工程系2012级学生王浩宇说:“身边党员的人格魅力让我佩服,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学院党委书记孙雷说:“‘四个同心圆’工程使全院学生党建工作形成了从入预备党员培养,到党员责任担当,再到发挥学生党组织作用的完整链条。实践证明,这个链条是行之有效的,它将每个学生党员锻炼成了光辉的旗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