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3-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理想信念支撑中国梦。禹天建 绘

    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不懈努力,执着追求;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披荆斩棘,攻坚克难。

    ■王炳林 王永凤

    理想信念作为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历来就是一种能动地作用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巨大精神力量。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不懈努力,执着追求;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民族奋勇前行的向导,是国家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只有对马克思主义有真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必胜信念,才能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当前,党的队伍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然而,由于受到历史和现实、国际与国内等复杂因素的多重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甚至信仰缺失等问题。他们有的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感到渺茫,对共产主义能否实现表示怀疑;有的将马克思主义“口号化”和“标签化”,对马克思主义信得不真不诚;有的“不问苍生问鬼神”,热衷于宗教迷信活动以寻找精神寄托;有的宗旨意识淡薄、公仆观念错位,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理想的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这一问题如不加以认真解决,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将无从谈起。坚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坚定理想信念是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强化科学理论武装,夯实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石

    信仰的坚定来自于对理论的深刻认知。理想信念只有建立在科学理性的认识基础之上,才能稳定持久。坚定理想信念,要求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毛泽东指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东西没有学通,我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方法”。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出现问题,从思想方法上讲,没有树立辩证思维是其重要原因。辩证思维能力及能力大小,直接影响党员干部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现实做出准确分析和清醒判断,直接影响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广大党员要增强“本领恐慌”意识,切实抓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学习,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抓好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当代中国国情的学习,抓好古今中外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学习,增强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构筑强大的思想引领和精神支撑。

    推进我们伟大的事业,筑牢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基础

    理想信念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它与社会实践密切关联,与社会发展的客观大环境相互渗透。理想信念问题的产生原因错综复杂,有的是思想认识问题,有的是利益纠葛和体制机制问题,更多的是一系列因素的累积效应。世情、党情和国情的发展变化,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社会因素,改革发展中突出问题和突出矛盾,党员干部自身的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等,都可能成为引发其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动的现实诱因。因此,坚定理想信念,必须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必须更妥善地处理和解决现实中的突出矛盾和突出问题,必须更自觉地把工作着力点放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邓小平指出,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实实在在的经济成就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比任何形式的宣传教育都更具阐释力和说服力。中国梦的真正魅力,在于中国发展模式的成功,在于这种发展模式所蕴含的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国梦,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坚定理想信念和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实现中国梦的内在动力

    管理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由动机支配,动机由需要引发,需要是自我行为的深层原因和潜在驱动力。坚定理想信念既是党性的根本要求,也是党员个体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较高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既要弘扬党性,又要尊重个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员干部的内在动力。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增强党员的身份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促使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二要尊重不同党员群体的不同需要,比如困难群体党员可能有更多的物质需求,“两新”组织党员可能更渴望正常的组织生活,年轻党员干部可能有更强烈的建功立业的心态。三要尊重党员的正当利益需求。列宁指出:“如果你不善于把理想与经济斗争参加者的利益密切结合起来……那么,最崇高的理想也是一文不值的。”这一经典话语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尊重人们的合理利益诉求,并善于保护和利用好其追求自身正当利益所激发的热情,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扩展途径,使理想信念教育落到实处

    学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在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活动中,应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首要位置,使理想信念成为广大师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精神支撑。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探索教育的新途径、新举措。一是要加强理论研究,以研究提升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如果对理想信念没有深入的研究,没有对师生思想状况的深入了解,只是照本宣科,就不可能打动人,不可能说服人。所以,理论的宣传者应该是理论的研究者,这样才能成为受欢迎的教育者。二是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师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立德首先是立师德,教师要以自身道德影响他人,将爱国精神、事业心、责任感、认真刻苦等品格,融入课堂、融入课题、融入文章,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三是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科教学都有育人功能,要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德育因素、人文精神,在教育、管理、服务中让学生参与,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如果对社会现象没有客观的分析,或者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相脱离,理想信念教育就不会有好的效果。所以,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思想,在比较中看社会变化,在发展中看社会问题,真正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坚定理想信念。

    (王炳林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王永凤系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深化中国梦研究”的成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