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俯瞰苍茫云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4-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张锐锋,曾做过农民、工人,在《城市文学》杂志社、《黄河》杂志社任编辑。1990年后从事专业创作。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山西省文学院院长,一级作家。

    太白雪景 影子正 摄

    一

    这是一座独特的山,它既拒绝开始,也拒绝结束。它是秦岭的主峰,给人的印象总是峰顶白雪苍茫,好像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戴着一顶白帽子,一动不动地坐在高高的座位上,俯瞰着人间的沉浮。它在思索什么?又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从不说话,保持着高傲的沉默?

    大约6亿年前,整个秦岭地区一片汪洋。地面凹陷,海水奔腾,还有海底的岩浆喷涌。那是怎样的景观,悲壮,激越,浩浩荡荡,充满了惊恐的气息和骚动的力量。后来,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动,从地下孕育,地壳的破碎部分开始了漂移,大陆和大陆之间开始碰撞、交锋,导致地面上升隆起,形成了山的褶皱,太白山的雏形诞生了,它的两翼渐渐展开,山峰凌空而起。据地质学家推测,太白山岩基的同位素年龄主要在2.06至2.29亿年之间。那是多么遥远的时间,它距离我们太远太远了。

    一段平静的时期过去了,但一切的一切,都难以忍受平庸的折磨。在距今1.7亿年左右,太白山再度上升,秦岭北侧的大断层渭河谷地向下陷落,南北产生不均衡的急剧抬升,起伏不平、险峻陡峭的锯齿状山脊线,迫近北部翘起,南坡则缓缓下降,仿佛世界都倾斜了。它以这样的姿势屹立,好像这是一种充满耐心的等待姿态,等待着漫长时光中人类的到来,等待着我们对它的仰望。

    二 

    一位地理学家曾翻越秦岭,登上海拔3771米的太白山主峰拔仙台,然后向南下行到南坡的佛坪、洋县和汉中一带。他的意图之一,就是亲身体会中国南北分界线两侧的气候差别。秦岭北侧是关中盆地,广袤的八百里秦川在5月初虽然已苏醒,农民仍然在初耕,春寒在微风中荡漾,人们虽然已脱掉了冬天厚厚的棉衣,但身上仍然留着较厚的衣服,以抵御寒意的侵袭。忙碌的犁铧后面翻起了波浪般的土垡,新鲜的土地气息灌入人们的呼吸。越冬的作物还没有破土,但隐隐地已经感到土层下的喧哗和骚动了。

    然而,只有一山之隔的汉中盆地,无边无际的稻田里绿浪涌动,风中摇曳的稻谷已经开始抽穗了,油菜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候,农民们带着收获的农具,若隐若现地出现在田间。一座山,竟然将世界划分为两个。一个欣欣向荣,一个略带荒凉,展现在南北两侧。令地理学家不安的是,这一南北分界的确切分界线究竟在哪里?大自然在哪一个地方设置了一条蜿蜒的曲线?

    三

    秦岭雄浑的主峰太白山,在太古的沉默中包含了一切答案。它既是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也是南北的分界线,这一事实不容动摇,不容否认。不论你怎样划定气候特征的边界,都不能逃脱这险峻的、满头积雪的太白山。它对于来自人类的各种认识,既不赞美,也不反驳。它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符号,以及秘而不宣的奥秘。

    它的巨大的高山落差,使得自己的山体上有着既不同于南方的汉中地区也不同于北方关中一带的气候特点。在海拔620米至3511米之间,分布着地球上数千公里范围内才有的气候带、植物带和动物带,有着最完整的山地植被垂直谱系。气候和植被的特点,决定了太白山由下向上逐层变化的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寒带、高山寒带5个明显的气候带,让人在同一时间体验不同的季节。这是大自然的季节综合,是人间经验的提升和锤炼,是四季的荟萃、冷暖变换的典藏。

    起伏嶙峋的冰川地貌,裸露的岩石,覆盖浅薄的土层,亚高山森林草甸土,让我们感到了一股来自远古时代的气息。大自然的历史隐藏在其中,就像一部信息量巨大的天书,每一个形象中都暗设了问题和解答。

    这是太白山独有的语言,每一种树木、每一个沟壑以及每一块石头,每一种奔跑的动物、飞翔的鸟类和每一阵山风的呼啸、松涛的咆哮,都是这种神秘语言字母表的一部分。它们的组合、排列,对世界万物进行了讲述。从远古到现在,它既是讲述者又是倾听者。它的语言难以破译,只有它自己在漫长的聆听中,不断回味和思考。

    那么,一座山为什么会成为南北分界线,把世界分成两个气候不同的部分?很多人认为,太白山屏障阻挡了南北气流的互动,改变了两侧的气候特点。更为合理的解释也许是,它正好处于自然带的边缘地带,随着纬度变化积累的气候条件到此抵达了临界状态,一座高山的崛起使突变出现了。

    四

    乘坐太白山森林公园的汽车进山,车窗外一片绿色。沿着峡谷的公路,一路盘旋。山间的空气如此新鲜,让人感到浑身舒坦。深呼吸,大量的负氧离子,涌进了肺部。迂回曲折的山势震慑,峰回路转的陌生,两山夹击之间的人的渺小感,不断蒸腾而起,就像一阵阵烟雾,徘徊于心灵,萦荡于胸中。

    突然,在回头之间,一面山壁从底部升起,直到云端。它被称为“铜墙铁壁”。它的山崖中含有某种矿物质,褐色的万丈石壁上不生草木,四周却被繁茂的草木围绕,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令人感到惊奇。接着是泼墨山,山头上一片片黑色顺势而下,就像酣畅淋漓的泼墨画。从科学意义上理解,它与“铜墙铁壁”一样,石头中的矿物质渗透出来,在阳光中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大自然的一幕幕精彩戏剧,从太白山接二连三地登场演出。莲花峰的顶点上,一道瀑布垂下,穿越了迷雾,散射着一道白光。

    在海拔1800米处,进入了原始森林,植被完好,弥漫的松叶气味令人陶醉。据说空气中的负氧离子达到每立方厘米15000多个,是城市空气质量的上百倍,可以说是天然的森林浴场。在下板寺停车,一道很长的阶梯送我徒步攀登到海拔2800米处的板寺云海景区。凭栏仰望太白山的雪峰,几个白色的三角形尖顶相连,飘荡在云海之间。在这里,面对苍茫的太白山,一切变得多么微不足道。它压倒了世间的所有烦扰,排空了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各种记忆,只留下了一片高高在上的群山!

    这是神的形象、至尊者的形象、悲凉的形象和爱的形象,它唤起了我们生命的自卑感。面对它的无限,它的飘浮的山巅与云头连接起来的白色闪光,人生的意义突然变得渺茫,它也许就存在于那山峰之间的空白处,或在山的另一面?

    旁边是一条现代化索道。它将游客引领到海拔3000米以上或者更高的地方。在短暂的时间中,不可能到达太白山的顶点拔仙台。据说还需要徒步几个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抵达这一最高点——海拔3771米的地方,那里还留有拔仙台庙宇遗址。从照片上看,石头砌筑的墙壁,低矮的门,质朴的寺院,铁瓦房庙在三面凌空的高山平台上陡然崛起,压低了脚下的白云,挥洒着从天而降的雪粒,浮现着骄傲、孤独和寂寞的神的微笑。

    这是历史传说时代的封神之地,封神者必须站在最高的地方,便于俯瞰苍茫云海下的人间景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