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拔尖人才培养步入“精耕细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4-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科院副院长、国科大校长丁仲礼院士回答高考学生家长的问题

    国科大新同学在听报告

    薛其坤院士为学生上课

    参加国科大综合评价面试的考生与现场专家交流

    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2014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将在10个省市共招收本科生330名。招生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其中,在北京、江苏、陕西、四川通过“综合评价”选拔方式在提前批次录取100名(各省市25名),在浙江、山东、辽宁、河南、湖南、云南通过“统考”方式于一批次录取200名(各省30名左右)。此外,在陕西、四川、河南、湖南、云南五省通过面向农村考生的专项“奋飞计划”还将招收本科生30名,其中陕西7名、四川5名、河南6名、湖南5名、云南7名。

    “综合评价”选拔将通过考生自荐、中学校长推荐两种方式申请,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含加分)(占70%)、中国科学院大学专家面试成绩(占2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的组合方式,计算出“综合评价”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

    4月27日,清华附中高三学生丁若尔走进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北京玉泉路校区,参加国科大的综合评价面试。与此同时,江苏、陕西两地考生也进入了面试环节,5月1日,四川省面试即将开始。在每个省市中,从众多报名者中遴选出来的200名优秀学子走进考场,成为第一批角逐国科大的考生。最终,每个省市将有25人被录取。

    国科大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其前身为成立于1978年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她培养了新中国首个理学博士、工学博士、女博士、双学位博士,至今为国家输送了10万余名硕士、博士毕业生;目前,在读研究生规模近4.2万人,其中博士生约占一半。

    这样一个以培养研究生著称的高等学府,在本科生教育并非稀缺的背景下为什么开始了本科招生?而在宣布招收本科生刚满两个月,国科大怎么会引来这么多“尖子生”竞相追捧呢?在国内越来越重视本科教学改革的当下,国科大本科生培养会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带着诸多疑问,笔者对国科大进行了走访。

    为什么招本科生

    国科大新任校长丁仲礼院士是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教育委员会主任,在平时和中科院的科学家们交流时,听到最多的就是:中科院有没有办法把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再提高一点?

    研究生生源质量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学生的数理基础不够扎实。国科大副校长王颖说,国科大招收的研究生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尽管这些学生数理方面的成绩也很不错,但对于像国科大这样一所以培养高端科研人才为主的高校来说,总觉得还欠些“火候”。不仅是数学、物理等学科研究需要学生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一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同样需要有好的基础理论知识。王颖说:“为了弥补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不足,这几年学校不得不在研究生阶段开设数理方面的一些基础性课程。”

    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是人才。中科院作为国家科技研究的“火车头”,一直是国家杰出人才的培育摇篮。近年来,每年都有数千名青年才俊入职中科院各研究所,他们中的很大部分将成长为我国各领域的科研骨干,但领军人才的不足,仍是中科院以及全国科技界共同面对的一大挑战。

    国科大招收培养本科生是中科院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教育部要求“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的具体举措。国家教育部门领导曾明确指出:“我国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将从德才兼备、文理兼融、独立思考的要求出发,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科大在学术队伍、科研仪器设备、高水平科研项目、国际化合作交流氛围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也具有独特的科教融合的体制优势,可以有效地实践科教融合培养本科生的新模式。

    “我们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更是要为我们国家培养未来科技领军人才。国科大招收本科生的目的就这么简单。”国科大校长丁仲礼院士说。

    国科大此次招收本科生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和材料6个专业,都是中科院的优势学科。“其中前5个专业与国家“珠峰计划”涉及的专业相同,且在国际上都具有较强的学科竞争力。此外,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近10年的数据表明,中科院的材料专业学科竞争力排名世界前位。”王颖副校长告诉笔者,“选择在国际上有‘发言权’的6个专业招收本科生,就是要用最强的学科基础和师资力量培养拔尖人才。”

    重点培养学生什么

    国科大的本科培养目标可以解读为两个关键词,就是培养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学科带头人”。而这类人才要具备哪些素质呢?丁仲礼校长给出了答案。

    一是情怀与气质。古往今来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具有创造力和领导力的科技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情怀是爱国情怀,为民族复兴无私奉献的情怀,为追求真理的无畏情怀,同样重要的是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科学家需要具有特殊的素养和气质,如独立思考、质疑批判、坦诚包容等等,这是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我们特别要着力培养的。”丁仲礼校长说。

    二是能力与思维。丁仲礼校长认为,对科技创新人才需多种能力,其中极为重要的是自学能力,对所学、所思内容作逻辑构建的能力,把一本书“看薄”的能力。比如,你晚上躺在床上,可以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把这本书的概念、定理、框架、要点等等,像放电影一样放出来。这些能力老师是教不了的,要通过自我学习的训练获得。当然还有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等等。学生思维方式也需要强化培养,尤其是科学研究中的逻辑思维方式,这方面培养应该贯穿本科教育的全过程。

    三是知识与兴趣。丁仲礼指出兴趣培养的目的最清楚,其主要培养方式可以是学术大家们针对有挑战性科学问题的各类讲座,以及到相关研究所参观体验。知识的学习就涉及到知识体系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把培养未来科技创新骨干作为目标,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就需要重视三个方面,即扎实的公共基础知识,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深入的专业方向知识。

    与每年招收近1.4万名研究生相比,首次招收330名本科生是一个很小的数字。而国科大为此却下了大力气:院士领衔的学业导师队伍、精心的小班制教学管理、参考了国内外一流大学设计的培养方案……面对国科大公布的本科招生简介,很多校内在读研究生都感慨,“国科大的本科培养比我们研究生师资还要强啊”。

    本科阶段是塑造人格和能力最重要的阶段。国科大为本科生量身定做的精细化培养方案,就是要在这个时候为学生夯实基础、培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研究生的学校如何教得好本科生

    “能教好研究生就一定能教好本科生吗?做得了科学家就能当个好教师么?”对于国科大首次招收本科生,社会上有不少质疑的声音。

    其实,国科大近几年已经开始了本科生培养的探索与积累,并非完全从零开始。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珠峰计划)提出后,国科大已与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等40余所大学合作开展了近80个联合培养本科生的“菁英班”。中科院各研究所的院士等杰出科学家都会参与到这些班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科研指导中。这些“菁英班”吸引了大量优质生源,分数线往往会比较高,教学效果也受到学生和校方的普遍认可。

    如今,国科大开始了自己的本科生教育。在本科课程设计上,国科大主管本科教育的副校长、数学学院院长席南华院士和相关领域专家一起,对国际上最有声望大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科大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席南华告诉笔者:“我们课程设计的一个原则,就是学生既要掌握其专业的基本内容,又要有足够的自由空间按照个人兴趣发展,所以每个专业的专业课基本要求不宜过多。比如数学专业的数学课程基本要求是在指定范围内的12门课。每个学生在人文课程方面还有基本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素质;非本专业的理工课程也有基本的要求,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学生就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既可以在某个方向深入下去,也可以朝几个学科交叉的方向发展,期间学生可以得到导师的指导和建议。”

    笔者发现,在第一学期课程表里,总共30门课程中,英语专题提高类、哲学社会类、历史文化类、文学艺术类、身心健康类等5类通识选修课占了3/5。王颖副校长解释说,这些通识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拓展学生视野。比如,“英语专题提高课,全部由外籍教师授课,不是为了应对四六级考试,而是为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