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中崛起 在改革中领航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秀美的清漳河畔,坐落着一所被誉为“冀南职教明珠”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单位。示范校建设两年来,学校紧抓机遇,积极探索,不断改革创新,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以质量为重点”的办学指导思想,为当地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动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她就是河北涉县职教中心。

    办学模式从“闭关”走向“联姻”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生能否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办学成败。2011年涉县职教中心创建示范校伊始,充分认识到封闭式的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软肋,首先提出了“携手合作,校企共赢”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勤于践行,使中职教育逐渐呈现出强有力的生命力!

    学校先从汽车驾驶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果蔬花卉、机械制造四个重点专业着手,上挂科研院校,下联农业企业;外输就业安置,内销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由最开始的简单人才供需,逐渐向校企深度合作发展,来谋求校企互惠共赢。学校先后与本地的海鹏汽修厂、河北亚盛照明集团有限公司、涉县常乐冰葡萄园、涉县农机修造厂等二十余家单位签约合作办学协议;与郑州海马轿车有限公司、三洋能源(北京)有限公司、河北农业大学、天津雷沃动力有限责任公司等十二家单位签约,实现校企合作,校校联办。如今,涉县职教中心的毕业生已成长为当地经济建设的领头人,县域内职务在局级以上的毕业生就有46名之多,企业经理老板、农业致富带头人达300多名,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和办公人员多来自学校计算机专业,家电维修与营销人员均毕业于学校的电工电子专业。在外地就业成才的学生更是数不胜数,机制专业、电子电工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已成为企业的领军人物。

    教学模式从“圈养”催生“放养”

    传统教学中的理论教学,教师多采取高压“喂养”,但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如何提高中职生学习兴趣,变被动灌输为主动“觅食”,一直以来是中职教育的一道难题。涉县职教中心从改变教学模式入手,通过学分制打开了“放养”教学的新局面。必修课提供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基础;选修课迎合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了条件;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成为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动力和奋斗目标,成为学生高薪就业的资本;各种知识、技能和文艺、体育等竞赛中受到的表彰和奖励,既弥补了必修课学分的不足,又拓展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外延。两年来,涉县职教中心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风、教风得到了根本性转变,学生流失率从以往的10%降低到了3%,就业成功率从以往的55%提高到了90%多,对口高考连续五年被评为“邯郸市对口升学先进单位”,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从开放的兴趣活动中,个性化发展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彰显,如:2011年、2012年、2013年学校连续三年荣获河北省中小学生及幼儿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竞赛活动团体特等奖,其中,2011年摄影作品省一等奖6名,剪纸作品省一等奖一名,绘画省一等奖两名;2012年摄影作品获省一等奖9名,书画作品获省一等奖3名;2013年摄影作品省一等奖8名,剪纸作品省一等奖两名,书画作品获省一等奖45名。2013年“科技小发明活动”荣获县一等奖,“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校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

    中职教育从大赛突破屏障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它是以技能实训为手段,就业成才为目的的能力教育。如何使专业技能教学“低碳高效”,技能大赛是打通屏障的法宝。涉县职教中心从2011年起,拨动了技能大赛引领教学的主弦,明确提出:技能促教学,技能促就业,技能兴职教。为了技能实训,学校不惜血本,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添置实训设施,开拓实习基地;投资50多万元,先后派出40多位教师参加国外培训、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让他们进工厂、驻高校,从教育理念到技能经验彻底来个脱胎换骨,真正实现中职教育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学校每学期开展为期一周的技能大赛,全体师生参与,人人登台亮相,对优胜者给予重奖,领导为其披红挂彩,从而形成了中职教育崇尚技能的校风。学校还并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省市级技能比赛,从学生学分、教师考核,评优晋级上予以照顾。仅2013年我校参加市级以上说课比赛获奖教师人数达37人次,其中荣获国家比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省级大赛获一等奖3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9人;学生省技能比赛,学校共参加7个专业8个项目比赛,共斩获1个团体二等奖、6个团体三等奖,个人一等奖1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26名。技能在手,就业不愁。如今涉县职教中心的毕业生已成为企事业人才招聘的香饽饽。

    学生品行从文化提升素养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她在涉县中皇山炼石补天,在清漳河畔抟土造人,驯化六畜,制造笙簧,功德堪与日月同辉。女娲的故事在涉县老幼皆知,把女娲文化引进校园,以“炼石补天”的精神激励中职生拼搏奋斗,补中国制造业中初级技术人才短缺的天;教师则以“抟土造人”,母爱无疆的情怀去消融中职生的叛逆,去重塑中职生的品行;教育工作者更要以“点化六畜”和谐共存的理念对中职生因材施教,包容关怀。中职生还以女娲“制造笙簧”造福人类为榜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专业技能进行发明创造,为地域经济振兴而奋斗。

    2011年涉县职教中心启动创建示范校,把传承“女娲文化精髓,提升中职学生素养”定为示范校建设的特色项目,成立了女娲文化研究小组。小组成员把民间的传说与中职教育相契合编撰出校本教材。学校安排专职人员、开设专题课对学生系统讲授。同时,学校还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举办讲座,开展“补天杯”学生技能大赛、“抟土杯”教师教法比武、“笙簧杯”科技活动、“点化杯”教育学术交流,并在校园内树女娲雕像,营造文化氛围,以此来引导学生团结友爱、拼搏进取、乐观向上、尊孝廉耻、厚德尚技。

    女娲文化走进校园,不但为学校提供了文化支撑,还填补了中职生信仰的缺失,情感的需求,从而提升了中职生的品行素养。

    涉县职教中心示范校建设方兴未艾,全体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深化中职教育改革,高举起晋冀豫三省交界区域中职教育示范大旗!(王海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