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铅笔致血铅超标”论是漠视生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刘涛

    日前,媒体报道了湖南衡东县大浦镇300多名儿童血铅含量超标事件,村民怀疑是当地一家化工企业污染所致。然而,当地官员却称,超标原因不能确定,学生嘴里咬铅笔“也可能超标”。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其化学元素是碳,学生用嘴咬碳怎么可能导致铅超标呢?把如此重大事故的责任推给铅笔,“铅笔领导”的“神回复”显然是对公众智商的公然挑衅。

    类似的“神回复”并不鲜见,用网友的话说就是“雷人”。“神回复”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摆出各种花样的太极招式,违反常识,绑架事实,玩弄公众。毫不客气地说,官员的太极招式不仅是对公众情感的有意伤害,更是对社会伦理的公然挑衅。

    “神回复”本质上指向中国官场生态普遍蔓延的傲慢与偏见。许多官员骨子里流淌的是一种地方山头主义,之所以会置事实于不顾,根本上是因为眼里压根没有老百姓。在危及公共利益的悲剧面前,官员的本能反应不是直面事实,反思自己,而是怒发冲冠、双眼充血地试图去狡辩和遮丑。

    有人将这种心理概括为官场版的“强国人”心理。“强国人”极度敏感,很容易“上纲上线”,老百姓的任何质问往往被上升为一种阶级敌意。今天,这种官场心理的民粹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其结果就是表现出对生命的冷漠和嘲弄。

    当人道意义上的官民对话出现危机,这往往酝酿着一个时代极为严重的公平与正义问题。由于法制话语要么集体失语,要么总是“迟到一步”,我们被迫卷入了一个人为制造的风险社会。然而,不同的社会群体在风险面前的抵御能力是不同的。相对于成年人,儿童的抵抗能力是最脆弱的,他们更容易成为公共安全危机的牺牲品。湖南衡东、陕西凤翔、广东仁化、安徽安庆、云南鹤庆、湖南嘉禾等地的血铅超标事件都是化工企业造成的污染悲剧,而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儿童。

    为什么政府监管的“缺席”最后却要让一些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来默默“埋单”,这难道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社会正义缺失吗?显然,加强公共安全与危机的法治监管力度,并在社会文化上根治官员骨子里面普遍泛滥的傲慢与偏见,这既是对公共安全与公共健康的应有姿态,同样是对社会正义的根本承诺。

    (作者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