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畅带动“入口”旺的经验做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自办学以来,学院领导对毕业生就业特别重视,连续十年,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这已成为学院响亮的名片。学生成才、家长满意、企业和社会认可,形成“出口”畅、“入口”旺的良好局面,更让学校成为众多学生竞相追逐的名校。在分享学院就业带动招生喜悦的同时,人们不禁要问:水电学院招、就“两旺”的经验做法如何呢?

    行校企合作谋就业:

    毕业生连续多年就业率达到98%以上

    每年6月底7月初,在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几百家企业慕名而来,撑起帐篷、摆开桌子、散发传单、介绍公司情况,旨在为自己公司揽到理想的人才。原来,学院绝大部分毕业生就业就是通过这一平台实现的。近几年来,学院按照全市职教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院办学实际,依托行业优势,整合水电企事业单位资源,形成了“行、校、企”三方良性互动、紧密合作的办学体系。“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学院为行业、企业搭建了一个按照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培养的平台,把行业、企业和教学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让行业、企业深深地融入到办学的全过程,形成了行业有指导、企业有订单、学院有计划的人才培养格局,形成了行业、企业、学院、就业毕业生四方手牵手、心连心的局面。

    学院的毕业生,90%以上身在校园“足不出户”就实现了签约企业、放飞就业梦想,走上工作岗位。目前,与学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的有近300家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0个。这些企业都是市内外的大中型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非常稳定。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来就业率居98%不下,其主要原因在于:“行、校、企”合作谋就业,借助行业指导,依托企业群,实施“订单式”培养,实现所开设的专业与行、企业的深层有机合作、协同发展,形成学生毕业即就业的良性“产学”模式,确保毕业生稳定、高质量就业。这一大好时机,为我院创造了就业平台,更带来招生“入口”旺的良性循环。

    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实现自己当掌柜梦想

    近几年来,有关部门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毕业生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就业,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我院紧扣国家政策,向学生“灌输”自主创业思想,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实现自己当掌柜的梦想。一是理论引导。自主创业,对尚未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可谓天方夜谭,可望而不可及。然而,在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这方沃土里,自主创业的种子早已播下。课堂上,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求向学生讲授国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法规。就业专题讲座中,分管就业领导要向学生讲明自主创业、自己当掌柜的利弊。通过理论引导,部分学生打进校起就怀揣自主创业的梦想,加上学院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创业培训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了主动创业的精神,基本掌握了企业经营与管理知识,提高捕捉商机的本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二是向自主创业成功典型学习。自从毕业生自主创业理念提出以来,据了解,学院参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不乏其人,其中有自主创业特别成功者。比如,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刘勋理,建筑工程专业的赵健西等,毕业时分别自主创建了四川省阿尔文建设有限公司和重庆市坤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如今,刘勋理已经是一家注册资本1000万元、拥有员工200多人、实现年利润400多万元的经理了,赵健西已经成为重庆坤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了。像这样自主创业的典型还有很多,他们怀有自主创业的梦想,以学长为榜样,到学长自主创办的公司走走、看看,取回真经,准备圆大梦。三是实行自主创业“联帮带”。所谓联,就是联系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促进自主创业横向发展。学校就业干事主动联系自主创业成功者回母校传经送宝,回馈母校。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招就处举办“成功校友·回头看”讲座100余场。所谓帮,就是帮助毕业生克服困难自主创业。统计表明:学院每年帮助自主创业的毕业上担保贷款金额不下300万,所有担保贷款都提前归还。所谓带,就是老毕业生带领新毕业生自主创业。调查发现,有15家企业与新毕业生牵手,带领后来者自主创业。在“联帮带”这一模式实施下,我院每年新增自主创业毕业生3.8%。

    以上三种做法,让更多的毕业生体会到:自主创业并不难,自主创业能真正实现自己当掌柜的梦想。很多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创造了新的岗位,提升了学院整体毕业生的就业水平。

    高度重视就业:

    领导抓主体,部门大合唱

    “招生与就业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这是历任学院领导者工作的座右铭。

    尽管我们通过“行校企”合作、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渠道满足毕业生就业的需要,尽管赢得“凡是进入水电校,学生就业不用愁”的美誉,学院领导还是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不断完善和推进:“领导抓主体,部门大合唱”的工作机制,成效卓著。

    为把招生就业工作落到实处,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专门召开院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招生就业工作。一是做决策,定计划、研究培养模式。领导召开会议制定五年制大专“2+3”或“3+2”的联合培养模式。此外,在完成高职招生计划的基础上,研究重点培养优秀学生对策,创建学院品牌,提升学院招生就业的知名度。二是成立招生就业专门机构。有处长、副处长,干事组成,分工负责。三是展开调研。委派专人赴市内外用人单位和基层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摸清市场用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通过调查研究,所得结果为学院教学改革创新、人才计划培养目标制定、招生就业指导提供科学参考。四是学院其他部门配合。学院设有水利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机电与电子信息工程五个系,各个系均设有招生就业干事,专业负责本系的招生与就业工作,还有其他行政部门均把学生的招生就业当成头等大事。这样,学院里上到领导,下到普通员工,心里想的是招生就业,干的是服务招生就业的活,真正形成了“领导抓主体,部门大合唱”的大好局面。

    突出办学特色:

    锤炼毕业生整体素质

    目前,学院是国家教育部门、建设部门联合批准的“全国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实施院校、“全国水利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重庆市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培训中心”、“重庆市水电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单位”;“重庆市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庆教育功勋特色高职院校。十年以来,学院始终突出办学特色,以特色武装人才,锤炼毕业生整体素质,创造就业奇迹。

    以水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特色和优势。紧紧围绕“水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形式上以校园建筑、景观建设充分展现以“水”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内涵上强化水文化研究,着手建设重庆市水利数字科技馆、水文化研究推广中心,积极打造以“水文化”为内涵的校园特色文化。

    以水利为依托的行业背景特色和优势。紧紧依托水利行业,开设6大类,40余种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具有职业技能鉴定工种65个,服务对象遍及全市38个区县,年开展技能培训与鉴定6000余人次。

    以“水利水电”为支撑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全国21所水利类高职院校,西南地区仅2所;全市37所高职院校,水利类高职院校仅我院1所;全市593个高职专业中,我院13个专业属于唯一设置。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就业特色和优势。突出技能培养,促进综合素质提升,建成150家紧密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8个校内实训中心、57个校内实训室。开设实训课193门,实验项目925个,实验实训设备3113台(套)。就业呈现“卖方”市场,学生就业率年均保持在98%以上,对口率81%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90%以上。

    总之,学院将紧跟高职教育形势,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秉承“上善若水,学竞江河”的校训,坚持“以特兴校、以用立教、以德树人”的办学理念,突出职业技能培养,重视技能训练,全面履行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发展应用技术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为社会培养职业道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岗位技能过硬,能满足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宣传处 黄小华 邓泄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