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7-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土地换加分”损害教育公信力

    这几天,各省的高考志愿填报,陆续进入尾声,不过对于福建闽侯县上街镇的很多农村考生和家长来说,这几天非常焦虑,也很不是滋味。因为,他们今年享受不到降二十分录取的政策了。而在考生和家长眼中,他们享受的高考加分政策是用赖以生存的土地置换而来。(央广网7月2日) 

    点评者说:福建省有关部门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回应称,上街镇考生享受的一项特殊政策,“凡是经福州市政府认定的大学城征地农民考生,福建省教育厅单独安排招生计划,对本一批线下20分以内、本二批线下20分以内,以及部分专科批考生,根据考生志愿填报情况,安排在福州大学城内相应批次的高校就读。”高考加分不是不可以,但必须有合法合理依据,而不能搞所谓的“土政策”。“土地换加分”,损害的不仅是当地其他考生的权益,违背教育公平,更损害了当地政府的公信力。

     女大学生享生育险不必惊诧

    南昌市医保处承办了江西省属和南昌市属所有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业务。据规定,参保大学生也可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并设顺产1000元和剖腹产2000元的最高限额。(中国广播网7月3日)

    点评者说:外地学生到南昌读书,按照规定户口应当落到南昌当地,自然应该和南昌市民一样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女大学生享受生育保险自然也属于这一范畴,而当地生源更不用说。这项政策在法理上没有问题,至于有人担心此举可能会变相鼓励在校女大学生生育,根据南昌市人社局的统计,近四年多来南昌市在校的50多万大学生中只有62人享受到了这项医疗补助,几乎只有万分之一。过早生育不利于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这在当代女大学生中早已是普遍共识。如果认为她们因为可以享受一点生育保险就增加生育愿望,不是很可笑吗?

    斩断招生诈骗利益链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园里住读四年多后,今年21岁的河北学生李强感觉只是做了一场梦:拿不到毕业证,学校的注册名录上,也找不到他的名字。直到拿到那张盖着另一个学校印章的自考专科毕业证,李强等人才发觉自己受骗了。(荆楚网7月3日)

    点评者说:高招诈骗的形式多样,骗子们往往利用家长和学生对高校招生工作的不了解,施展他们的“障眼法”。在这起案例中,和李强一起被骗的还有两个河北学生,以及和他们并不熟悉的50多人。可见高校在招生和管理方面的漏洞有多大。对此,校方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彻底调查,甚至有必要引入司法程序,斩断招生诈骗背后的利益链条。同时,也要提醒家长和学生,不要寄希望于通过歪门邪道圆大学梦。

    本期点评:杨国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