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端出学前教育优质发展套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7-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江苏省省级机关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幼儿园举办的“风筝节”上。(资料图片)

    为应对新一轮入园高峰,南京市教育局启动了旨在促进学前优质普惠发展的“三大工程”。到2015年底,南京市将新增学位超4万、省市优质园达九成、民办惠民幼儿园受重点扶持。

    ■本报记者 沈大雷 通讯员 王京

    随着国家“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新一轮入园高峰的到来给不少家长带来了隐忧:原本紧俏的学前教育资源能满足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吗?

    记者了解到,继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宣布实行学前一年基本免费教育之后,为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江苏省南京市日前又端出学前教育发展套餐,一揽子公布《南京市幼儿园增量工程实施办法》、《南京市幼儿园创优工程实施办法》和《南京市民办惠民幼儿园促进工程实施办法(试行)》,“三大工程的启动将为新一轮人口出生高峰预留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南京市民学前教育幸福指数。”南京市教育局副巡视员杨林国表示。

    杨林国介绍说,在2014年和2015年两年内,南京将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市本级财政将专项投入10亿元,其中7亿多元将用于支持各区实施“三大工程”,特别是举办民办惠民幼儿园,而这还不包括各区自行投入的资金。

    实施“三大工程”后,相对有限的学前教育资源如何满足快速增长的入园需求?在资源分配中常处于弱势地位的集体园和部门园能否迎来发展的新契机?民办园入园贵的难题怎样破解?针对这些市民关心的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抓增量——

    有效应对入园新需求

    2013年,南京出生人口6.8万人,据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预测,实行“单独二孩”政策后,2014年南京的出生人口将达7.0万人,2015年达到7.2万人。“按照这样的人口增长趋势,3年后我市将迎来新的一轮入园高峰。这给南京的学前教育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杨林国说。

    南京学前教育的“增量工程”将“未雨绸缪”,有效应对人口常态增长和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入园新需求。根据“增量工程”计划,南京将进一步扩大全市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优化幼儿园规划布局,增加幼儿学位。到2015年,全市幼儿园学位增长将能满足适龄幼儿入园需求,适龄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保持在98%以上,每1万人至1.5万人至少配置1所幼儿园,且幼儿园班额达到省定标准。2014年和2015年新增学位将超4万个。

    南京市教育局初教处处长戴兴海介绍说,该工程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市级“幼儿园增量工程”专项奖补将公办幼儿园、民办惠民幼儿园和农村办园点都纳入奖补对象。根据规定,2014年和2015年内,通过新建、扩建、达到省优质园建设标准并正式招生的公办园或由政府认定的民办惠民幼儿园,将获得市级“幼儿园增量工程”专项奖补资金;新小区开发配套移交给属地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的幼儿园,以及通过新、改、扩建达标且正式招生的农村办园点,都将获得市级“幼儿园增量工程”专项奖补资金。“此举将大大提升民办惠民幼儿园办园积极性,为幼儿入园提供更多适合的学位。”

    提质量——

    把优质园建到家门口

    “我女儿9月份就到家门口的幼儿园上学了,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跑老远了。”南京市江宁区横岭小区居民张成林说的“家门口的幼儿园”,指的是江宁金晨幼儿园。记者在这家为农民拆迁复建小区配套的幼儿园门口看到,墙上已挂上了“江苏省优质幼儿园”的铜牌。截至今年6月,南京已经有包括金晨幼儿园在内的44所幼儿园成为省优质园,南京的省优质园比例已近七成。

    戴兴海介绍说,南京市级财政已连续两年对成功创建省优质公办幼儿园给予奖补资金,大力推动各类幼儿园争创省、市优质园,加强对城乡薄弱幼儿园扶持。实施创优工程后,成功创建市优质幼儿园也将获得市级财政奖补。“预计到2015年底,全市各区都将创建成‘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全市省、市优质幼儿园比例达90%以上,其中省优质园比例达70%以上;符合规划要求的农村办园点办园条件100%达市定新标准。”

    创优工程还将首次对各区集体性质的省、市优质园和部门举办的省、市优质公办园,按每生每年300元标准给予运行经费补助。“也就是说,在由部队、大学、企业等举办的省市优质公办园就读的幼儿也能受益。”杨林国表示,“创优工程将让老百姓身边有更多的好幼儿园,同时缩小城乡、区际和园际的差距。”

    加补助——

    引导民办园增强“惠民性”

    在南京学前教育发展三大工程中,“民办惠民幼儿园促进工程”尤为引人注目。文件给南京市民办惠民幼儿园下了定义,即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设立条件、保育教育质量达到同类公办幼儿园水平,受政府委托或资助提供公益性学前教育服务的民办幼儿园。此类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参照同类公办园,允许上下浮动,但最高不超过同类公办园收费标准的30%。

    “长期以来,因为种种原因,一提到民办幼儿园,就让人感觉一个字‘贵’,而此次南京将实施的民办惠民幼儿园促进工程,可以看作是政府在保证办园质量的前提下,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导民办园降低收费标准、增强惠民性的一种新尝试。”全国人大代表、浦口区霞光幼儿园园长蒋宇霞表示,这一政策出台可逐步让更多老百姓上民办园直接得到实惠,霞光幼儿园将申请参加全市首批试点。

    据介绍,民办惠民幼儿园须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和学前教育机构登记注册证书,另外文件对办园行为、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都有详细规定。

    “我们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资兴办民办惠民幼儿园,也欢迎已有民办园申办民办惠民园,政府将通过购买服务、财政补助、奖励等方式大力扶持。”戴兴海说。关于不少幼儿园举办者关心的如何申请民办惠民幼儿园,他介绍说,《南京市民办惠民幼儿园促进工程实施办法(试行)》中明确规定:有意愿申办民办惠民幼儿园且具备条件的民办幼儿园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区教育局提出书面申请。区教育局联合区财政局、物价局等成立民办惠民幼儿园认定工作机构,联合进行严格审定。各区教育局将与通过审定的幼儿园签订委托书,并将向社会公示名单。 

    “促进工程”还明确,政府对“南京市民办惠民幼儿园”实施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2014年和2015年市财政以每区每年150万元为基准,按各区每年在公办和民办惠民幼儿园就读幼儿比例的目标推进度给予奖励;对各区民办惠民幼儿园在园幼儿,按每生每年300元标准给以办园经费补助等。“一系列政策的‘阳光雨露’,将让越来越多的民办园更加惠民。”戴兴海说。

 

    【局长观点】

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南京市教育局局长 吴晓茅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江苏省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南京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学前教育发展放在社会建设先中之先的位置,并确定了加快建设“中国幼教名城”的战略目标,“十二五”以来,全市学前教育发展明显提速,各级政府财政投入、新改扩建幼儿园规模、省优质园创建总量三年内均实现翻番增长。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1+3”四个配套文件,2014年至2015年内,以加快提高学前教育普及度、普惠度和优质度为导向,以市级财政专项投入10亿元重点实施学前教育“三项工程”为标志,南京学前教育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期”。

    全市实施“三项工程”的明确目标是:在“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仍能确保所有适龄幼儿有园“上得了”,使大多数幼儿在入园上能“上得好”,并从总体上进一步实现幼儿入园“上得起”的目标。

    为确保各区在实施“三项工程”中做到目标明确、规划合理、实施科学、责任落实等,市委书记多次批示,市长与各区“一把手”签订目标责任状并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对发展惠民性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办园点标准化建设,市教育局还紧密依托一些在宁高校“智库”,力求使之既能成为“惠民工程”,又能成为“专业工程”。

    以实施“三项工程”为重点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这既是以实践来作答教育部要求实施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南京行动,也是基于现实需要对全市学前教育资源的一次系统增量和优化,同时也是对创新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学前教育发展机制的持续探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