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天使”的公益之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0-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湘潭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王达佳,从6岁开始参加公益活动,11年来累计为慈善公益捐赠款物近40万元,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志愿者”、“2011年度中国好人”等称号,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慈善天使”。

    ■本报记者 阳锡叶 实习生 李荟蓉

    她从8岁开始做义工,12岁出版爱心作品集《成长,从感恩出发》为地震灾区筹款,两次深入地震灾区做志愿者,11年来累计为慈善公益捐赠款物近40万元;她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志愿者”、“2011年度中国好人”等称号,事迹还被拍成电影《少年达佳》在全国公映;她就是湘潭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王达佳。

    从小热衷做好事,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

    2001年,王达佳6岁,刚上小学一年级,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区公益活动,王达佳第一次参加了有组织的公益活动。

    在父母的支持下,从小学二年级起,王达佳先后开展了义卖报纸、气球、鲜榨果汁等爱心活动,将义卖所得的钱大部分捐给希望工程,还有一部分购买食品和衣服等生活用品看望福利院残疾儿童和社区孤寡病残老人,帮助贫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王达佳是街道社区的常客,经常到社区联系需要帮助的居民,许多人与她结成了朋友。96岁的邓奶奶就是这样与她结为忘年交的。

    邓奶奶的儿女不在身边,外孙女在美国工作,因为腿脚行动不便,老人常常感到很寂寞。2008年夏天,王达佳得知这一情况后,每隔一段时间就跑到离家半公里远的邓奶奶家,经常带一些老人喜欢吃的食品,帮老人整理衣服、打扫卫生,陪老人说话。每次她来,老人都非常高兴,紧紧地拉着她的手,问东问西。

    2009年3月,邓奶奶在乡下去世了,但去世前,她还不忘王达佳,嘱咐家人买笔、笔记本送给王达佳。王达佳得知消息后,哭成了一个泪人……

    在不断的走访中,王达佳在周围社区有了一大堆朋友,月桂社区的黎奶奶,孤寡老人涂奶奶,低保困难户王国良、张爱莲、刘建武,滩头坪社区重病缠身的陶爷爷、赵爷爷……

    她说:“帮助他人,其实也是在快乐自己,帮助别人就像与一个肚子饿了的人分享蛋糕,这样别人感到非常开心,你自己也很开心。”

    经历误解,但更多人给了她力量

    在给予别人关爱时,王达佳收获了快乐,然而,她也曾遭遇许多尴尬与误解。

    初中一年级暑假的一天,王达佳在福利院献爱心时,一个小女孩紧紧地抱住王达佳捐献的几本书,王达佳深受震撼。她萌发了一个特别的想法:设计一张充满爱心的贺卡,印刷后用这些贺卡义卖筹集善款,帮助更多想读书的贫困孩子。

    2007年底,王达佳设计的第一张爱心贺卡“出炉”了。父亲出资数千元为女儿赶制了5000张贺卡,并征集2008位爱心人士为希望工程捐款。

    然而,义卖刚开始并不顺利。一些人误以为是骗局,根本不愿意购买,有时城管还阻拦他们摆摊。遇到这种情况,王达佳当时不做声,然而等人过去,却委屈地哭了。

    此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她一直坚持着,甚至连2008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期间都没有休息。慢慢地,许多人对她投来赞许的目光,很多人都来购买她的贺卡。

    5000张贺卡最终全部卖出了,筹得善款12008元。2008个好心人的签名,温暖地落在王达佳设计的条幅上,汇聚成一颗大大的红心。

    2008年3月,当一家人把义卖筹集到的12008元善款,连同2008个签名送到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12名贫困生手里时,王达佳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王达佳想为灾区做点什么。父亲建议她写一本书进行义卖,王达佳爱画画,作文也写得很好,细心的父亲保留了女儿的每一幅画和所有作文本。最终,《成长,从感恩出发》出版了。当年7月到9月,这本书卖了4000多册,共筹集善款12万元。她花了2万元买了86件羽绒服送给了四川理县来长沙借读的86名学生,用剩下的10万元,为理县杂谷脑镇小学捐建了一间电教室。

    “做慈善做的不是钱,是心”

    “慈善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馈赠,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做慈善做的不是钱,是心。”王达佳说。

    王达佳进入儿童救助站,总是真心与孩子们交朋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送一些礼物和玩具。王达佳把目光瞄准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她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2010年8月,她在长沙滩头坪社区成立了“达佳爱心工作站”,带领志愿者到一些街道、社区、学校同中小学生进行爱心交流,倡导志愿服务精神。成立4年来,工作站已举办爱心交流数十场次,参与人数上万人。大家也亲切地称王达佳为“慈善天使”,但她总是谦虚地说:“我称不上天使,因为社会中有许许多多同样做爱心慈善活动的人,我觉得我只是很普通很普通的一员,所以要说天使的话,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无数无数的天使。”

    在王达佳看来,社会更需要那些爱生活也能过好生活的慈善人,而不是苦行僧或“圣人”般的慈善人,只有这样的慈善,才会更具感染力,才会更具号召力,也才会更持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