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学校暴露监管真问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0-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薛红伟 绘

    一次转学引出一所假学校。杭州文采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假借“文采小学”之名在杭州开办全日制教学达4年之久。截至昨晚,300多名学生的出路仍然是一个问号。(《钱江晚报》10月24日)

    据媒体报道,这所假学校接收的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其实,不仅是在杭州,流动儿童入学问题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项常见病。尽管教育部早就明确了“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两为主”方针,但不少地方的执行情况依然存在瑕疵。

    一所缺乏合法资质的假学校居然堂而皇之地办了4年,监管部门难辞其咎。但真正的问题在于,此类违规办学行为的监管责任到底该谁来承担?据了解,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推给工商部门,工商部门最终出面处理该公司的违规经营问题,但几百个孩子的后续入学问题,还得教育部门出面解决。有关部门监管责权不明晰,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流动儿童入学问题长期处于行政监管与法律约束的边缘地带,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有人认为,解决流动儿童入学问题是个良心活儿。笔者以为,相比于各地主管部门的良心,还是健全的法规和制度更靠谱。须知,除了“文采小学”这300多个孩子,全国各地还有多少孩子陷入了与他们同样的困境?流动儿童入学问题是一场持久战,相信最终会有成功解决的一天,只是希望这一天不要太遥远,毕竟孩子的教育耽误不得。(杨国营 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