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工程的正效应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1-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5年来,永州教育项目建设累计投资近45亿元,建成合格学校433所,覆盖全市80%以上的学生;新增城区义务教育学位4.5万个;校车服务全市70%以上乡镇;建成教师周转房近8000套。2012年,永州市在全省教育为民办实事考评中名列第一。

    ■本报记者 阳锡叶 李伦娥 特约通讯员 艾志飞

    湖南永州,这个位于湘粤桂三省交界、山区占了70%的地区,近年来坚持“一把手”抓教育,正在兴起新一轮的尊师重教热潮。近日,记者深入永州市冷水滩、零陵、道县、江华、祁阳等县市区,感受一个山区大市“一把手”抓教育的正效应。

     像抓经济那样抓教育

    永州境内横亘着南方五岭中的三大山脉,一向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在全省靠后,2013年的人均GDP在湖南14个市州中位列第12位。

    然而,近年来,永州却挤出钱投到教育上,掀起新一轮尊师重教的热潮。近5年来,全市教育项目建设累计投资近45亿元,建成合格学校433所,覆盖全市80%以上的学生;新增城区义务教育学位4.5万个;校车服务全市70%以上乡镇;建成教师周转房近8000套。2012年,永州市在全省教育为民办实事考评中名列第一,学生安全工作、综合治理工作连续4年被省里评了满分。

    成绩的背后是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早在2008年,永州就召开教育强市工作会议,对教育发展作出总体部署,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县区也相应采取行动。

    2013年3月,在常德任市长的陈文浩调任永州市委书记,他把教育作为优先战略始终抓住不放,上任不到半年,就6次进行教育调研,被人称作“重教书记”。

    “教育是发展的基础,经济越落后,教育越要发展。”陈文浩说。他还和大家分析永州现状:作为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一个重要板块和湖南对接东盟的“桥头堡”,更需要大量人才,因而更需要教育优先发展。

    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向曙光曾经是一名教师,对教育有着非常浓厚的情结。今年一上任市长,他就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加快永州高中教育发展有关问题。他到各县区调研,途中看到学校都会停车,了解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怎么样。

    在永州市教育局局长郑山明看来,“硬杠杠”的相关政策很快出台,包括加大教育投入、教育局抓校长人事任免权、打造名师名校长工程等,其中“最硬”的一条就是要求“一把手”像抓经济跑项目那样抓教育,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且由教育部门牵头。

    党政“一把手”情系教育

    在永州采访,让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各县市区把教育强县(区)当作第一事业、第一责任,聚集了一批有着浓厚教育情结的党政“一把手”。

    今年3月,严兴德从宁远县调任零陵任区委书记。在宁远,他就以重教和敢于改革著称。来到零陵半年时间,严兴德就主持召开4次常委会研究教育工作。

    零陵区教育局局长胡自力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要政策就给政策、要钱就给钱。今年,全区投入5500多万元,对城区学校进行绿化,建了神仙岭小学等城区学校,加快富家桥镇中等6所农村校学生宿舍和教师周转房建设,而投资300多万元的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记者驱车来到江华瑶族自治县,走访县一中、沱江中学、东田逸夫小学,校长老师都谈起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重视。而谈起县委书记罗建华,不少老师更是直竖大拇指:“罗书记把江华教育的地位提到了一个从来没有的历史高度。”

    江华县教育局局长唐孝任给记者罗列了一组数字:一次性投入3亿元,对城区学校进行全面扩容;一年内投入2020万元,建设8所合格学校;每年拿出600万元奖励优秀教师;一次性投入400万元,建立全县教育基金会,且以后每年注入100万元;为全县66所中小学建设教师周转房,建设面积达7.61万平方米。

    魏湘江,现任祁阳县委书记,此前在蓝山县曾独创职中学生学费全免的“9+3”模式。2014年调任祁阳后,他走村串户调研教育,表达了教育强县的决心。近5年,仅县本级就投入15193万元,专项用于薄弱学校改造。“把钱投入到教育上,就好比送家里的孩子上学一样,是一项稳妥的长期投资。”魏湘江说。

    “党委、政府坚持一把手抓教育,一级干给一级看,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推动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给永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长久的发展动力。”郑山明高兴地说。

     教育提到城市功能首位

    “这5棵合抱的大树,是县林业局支持的;这个校标,是高速公路管理处捐资20万元建的;校园里这块上百吨的大石头,是国土资源局送的……”在道县六中,校长郭创任带着记者走了一圈校园,高兴地说,虽然是一所农村初中,但是在部门助教的力度上,可一点没比县城差。

    像道县六中这样的学校,在永州各县区并不少见;“党政重教、部门支教、全民兴教”的喜人局面,也不仅仅体现在这里。

    道县教育局局长陈林静说,县委、县政府历任领导都高度重视教育,每年开学,书记、县长都会在一个星期内到学校调研慰问。从2007年开始,道县实行县级领导包干制,每所学校至少有一名县级领导联系,职责范围包括学校建设资金、学校安全和教学质量。

    东田逸夫小学是江华县东田镇的一所片村小,服务周围两个村3000多人,有学生178名、教师16名。副校长周海平谈起学校的变化,满是感慨:几年前,简陋的办学条件让老师看不到希望,村民也纷纷把学生送走。但记者看到这里的现状是: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干净的厕所、整齐的围墙,还建起了篮球场。“建校的时候,唐孝任局长来了好几趟,村民也纷纷赶来帮忙。”周海平说。

    2013年,仅农村教育,永州就投入7亿元,建成合格学校62所,新建校舍50万平方米,建成农村公办幼儿园21所,改建幼儿园300多所,建成教师周转房1330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同时,全市先后补充的3000多名优秀教师,85%以上优先安排在合格学校。

    当前,永州各城区存在一定的“大班额”问题。郑山明说,“怎么建都赶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但大家“还是在千方百计新增学位”。永州把城市教育功能提到了城市功能首位,仅2013年,全市就投资1.7亿元,新增城区学校学位1.65万个。

    “现在当校长轻松了!去年,市政府化解了学校近1亿元的债务,让我们‘轻装上阵’。听说市委、市政府马上要下发意见,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现在大家都热情高涨、干劲十足。”永州四中校长陈英高兴地说。

     □改革者说

教育当成最大的民生

永州市委书记 陈文浩

    近年来,永州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教育创新和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市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为打造品质活力永州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坚持把教育优先作为重点战略。永州把教育当成最大的民生,将之列为全市“三项优先”发展战略之一,做到了规划、投入和待遇优先。创新教育管理体制、职业教育体制和义务教育体制。进一步简政放权,扩大学校自主权。对职教资源进行了大力整合,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打造职教集团。在城区,优化教育布局,加快学位建设;在农村,广泛开展合格学校建设。坚持把凝聚合力作为重要保障。教育工作列入对各级各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实绩卡,考核结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的重要内容,确保教育优先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