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教师不该做标兵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1-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朱传义

    读了中国教育报教师成长版面10月8日刊登的《这样的师德是否值得提倡》一文,笔者有些不同的看法,在此与大家共同商讨。

    该文作者似乎并不赞同教师应做“春蚕”、“蜡烛”的说法,他认为,教师应在顾全自己身体的前提下,再去奉献。我不反对此类观点,但一些教师不顾自身安危、带病坚持工作的做法,被该文作者批为“与‘师德’相去甚远”,对此我不敢苟同。相反,我对其中那位身患癌症术后不足一月就上班的教师和那位女儿患病但为了不耽误三个班的化学课而离开医院的教师充满了敬意。我觉得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师德标兵,应该尊为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这几位教师带病坚持工作,不顾家人或者亲情奋战在教学一线,他们如此无私忘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应当是强烈的事业心和岗位责任心使然。其中纵然掺杂些许个人功利主义思想,也影响不了其感动人心的力量。再退一步讲,一个癌症患者,他的在世之日还能有几多?即便是为了功名,这功名又会给他带来多少利益?在这生命的紧要关头,他们心里想的只是学校、学生,不是自己、家人,这难道不是他们高尚情操的表现吗?

    事实上,我们身边的许多教师都在这样默默地耕耘、奉献着。当然,作为教师,我并不提倡带病工作,但我也不排斥带病工作。身体是工作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每个人的福分,但人吃五谷杂粮,不可能保证每个人的身体天天健康!

    国家树立师德标兵,树的是形象,学的是精神。作为教师,不一定非要照搬这些有家不顾、有病不医、家事不管的做法。古代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万古流芳;当代焦裕禄、王进喜等人之所以广受赞颂,主要也在于其精神境界。

    这样说来,这些“失”自家之小“德”,兴万家之大德的师德标兵,值得学习。他们不愧为教育界的标兵,也是社会各行各业的标兵。

    再者,给予这些教师“标兵”的称号,也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是对他们心灵的慰藉。(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宁安市卧龙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