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转型管理者先转起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1-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从春侠

    这些年,很多一线区域教育管理者都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教育管理工作与以前大不相同了。原来的工作重点是谋布局、扩规模,多建学校、多添设备。这些工作既能满足百姓有学上的需求,又看得见、摸得着,见效明显。而如今,更多的工作压力来自于如何提升教育品质,这些做起来费神费力,还经常引起社会热议,很难形成共识。

    这种变化正是教育转型带来的。过去几十年来,基础教育领域事实上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革。但改革的不断重复正意味着仅有改革是不够的。当在现有框架内进行调整、补充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时,就必须考虑变革。

    教育转型无疑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既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深化的社会转型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拓展,更是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在困境重重下的自我突围。转型都转了什么,这个问题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以北京市此次教学改革为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观其大略——

    其一,从教育观念上看,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育观要让位于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观。北京市要求小学阶段禁止统考、统测,防止教学“抢跑”,不得赶进度、增强度,这就是在新的教育观指导下的教学要求。

    其二,从培养方式上看,教育局限在课堂、学校的方式要转变为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大课堂等方式。北京明确要求将学科教学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学生走进社会。

    其三,从评价方式来看,统测、考试、升学率等好用的、用惯的方式都将风光不再,而过程性动态评价、质性评价、能力考查等评价方式正在加紧酝酿、呼之欲出。

    其四,从管理体制机制来说,教育转型所要求的不再是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或者某一层次的改变,而是整体性变革。不仅指教育体系的整体,还包括教育要素的整体,使教育系统发生全局性的转型升级。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最为重大,也是最为迫切的课题。

    教育管理者按老路管理教育显然是行不通的。教育转型必然要求教育管理转型,只有新型的教育管理者才能够担当起教育转型的大任。

    所谓新型教育管理者,指的是在素质、能力方面要能够胜任教育转型新要求的人。

    新型教育管理者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教育系统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作为区域教育管理者,更应该终身学习。管理者需要把握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前沿动态,为管理和领导区域教育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新型教育管理者应该是先进理念的推动者。新型的教育观需要体现在学校中,更需要体现在区域教育发展规划中。先进教育理念的倡导不仅是口头说,更需要实在做,需要教育管理者在具体的政策、制度和举措上实实在在地推动。

    新型教育管理者应该是教育管理的研究者。教育问题久治不愈的根本在于教育管理思维的固步自封。广大区域教育管理者要善于抓住机遇,积极主动迎接教育转型、研究教育转型、推动教育转型,争取创造教育转型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

    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治理与管理一字之差,却是教育管理是否适应教育转型要求、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的衡量标准。

    治理的核心是要跳出简单、封闭、单一、直接的管理思维模式,运用复杂思维、开放视野,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构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又和谐有序的教育治理新生态。

    此时此刻,面对教育转型大潮,管理转型的要求日益迫切。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都要跟上教育转型的步伐,办咱老百姓真正满意的教育

    (作者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研究生导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