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业学校社会化服务能力的有益尝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1-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这是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

    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旨在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优质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近年来,石家庄市第三职业中专学校,乘势而为、准确定位,借鉴市场调节为导向的CBE职教模式,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建立起了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式多样、管理运作规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职业培训工作新机制,有效地提升了职业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形成了中职学校“一体两翼”的办学特色。

    学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工作的做法,不仅带动了学校自身的改革,优化了学校的资源,塑造了优秀的培训品牌,促进了校企深度融合,还有效地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成长,拓展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创新了学校的育人模式,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为中等职业学校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职业培训的重要意义

    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职业培训责任是石家庄市第三职业中专学校做好社会化服务的前提。近年来,学校认真学习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的精神,将职业培训列为学校重点工作,摆上位、排上队、列入议事日程,在做好中职学历教育的同时,率先面向企业、行业开放职教资源、开展职业培训,提升了学校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职业培训工作,石家庄三职专实行校长垂直领导,制订了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动态跟踪服务,先后制定了培训工作职责,明确了培训的工作范围,理顺了管理体制,通过各专业部长协调管理,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培训工作系统。学校还先后建立了培训项目档案、受训单位及受训学员档案,实现对部分企业单位进行动态跟踪服务。在职业培训工作中,学校围绕区域经济特点,主动走访企事业单位,深入社区、行业协会,加强联系与沟通,重点推介本校为企业量身定制的社会培训服务项目及优势,开展“订单式”、“菜单式”技能培训和资格认证,为企业参评高新技术增加“筹码”。同时,学校依托石家庄市教育部门“进百村、兴百业”、“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对石家庄周边18个县市区农村劳动力现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渠道、各类短期培训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职业培训工作。尤其是,学校率先在石家庄市中职学校中,主动将职业培训送到企事业单位、行业和社区,为培养地方职业技术人才探索了新路。

    整合优质资源,构建职业培训的坚实载体

    石家庄市第三职业中专学校党政一班人认为,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既是职业学校以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社会的职责所在,也是职业学校开放办学的客观需要。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践行“职业学校不仅眼睛向内办好学历教育;更要眼睛向外服务市场、回报社会”的办学理念,提升了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

    在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前提下,石家庄市第三职业中专学校不等、不靠,树立市场化的思维方式,积极构建职业学校培训载体,为广开职业培训搭建广阔的舞台。近年来,学校投巨资装备了航空服务专业模拟机舱、电信呼叫中心、电脑美术设计苹果机房,建立了70个多媒体教室、20个高性能机房、16个实训基地、54个专业实训室,可同时提供实训工位、2000个。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河北博岳通讯公司、采薇文化、亚软科技、天鹅国旅等企业,合作投建10086呼叫中心、茶艺培训、新媒体运营项目,还申办了“三品职业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训场所,承担起了专业教师与学员的实训任务。 

    正是这些超前的理念与思路,领先的设施设备,使石家庄市第三职业中专学校深受企业、行业和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量身定制方案,建设品牌化的“培训超市”

    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准确定位,主动培训社会紧缺人才和热门人才,是石家庄市第三职业中专学校的有益尝试。学校先后开发了以服务礼仪、职场心理、平面设计、茶艺、汽车维修技术等为代表的25个精品课程,重点建设了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培训超市”,实现了与社会的良性对接。

    ——为行业提升职业能力提供服务。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需求,量身定制培训方案,提升员工的职业意识,帮助企业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促进经济发展、企业和谐稳定,是石家庄市第三职业中专学校开放职业培训的出发点和立脚点。学校先后为中国邮政、河北高速公路、机场集团、医院学校、酒店等企事业单位,开展职场礼仪培训、企业员工素质提升内训76期,培训13200余人次,形成了学校在省会“服务礼仪培训”方面的特色。近几年,学校还培训了全省礼仪教师及德育管理工作人员425人,组织了首届河北省职业院校教师礼仪风采大赛,极大地促进了职业学校礼仪教育培训的普及和提高,得到了河北省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

    ——为退役士兵技能培训搭建舞台。实施退役士兵技能培训,是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石家庄市第三职业中专学校借此“东风”,主动与民政部门通力合作,成为了首批省市两级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学校。每年定期分批对退役士兵进行“自选式”技能培训,开设了汽车维修、汽车美容装具、3D平面设计、网站建设与管理等专业。截至目前,已培训退役士兵及士官700余人,为提高军转人员的就业能力、顺利实现就业创业奠定了基础,也为省会退伍军人掌握一技之长,提供了优质的专业技术支持服务,受到了省市民政部门和参训退役士兵的交口称赞。

    ——为优秀志愿者示范培训铺路架桥。近年来,学校以“践行志愿精神,提升服务品质”为主题,为河北省首届优秀志愿者示范培训制定方案,提高了志愿者的服务技能水平及团队协作能力,塑造了河北省志愿者的标准化、国际化的优秀团体形象。来自全省11个地市和省各厅局的优秀志愿服务负责人158人得到了培训,受到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2013年省宣传部门、省文明办将“河北省首批志愿服务培训基地”落户学校,被授予为“河北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

    ——为中职生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石家庄市第三职业中专学校为使中职毕业生都得到终身发展,申办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德合力技术中心开放教育汽车专业(维修、营销方向)河北教学点和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制药技术专业成人教育工作站,为毕业学生提供了职后进一步深造的平台。

    此外,学校还成为河北省省会首家“计算机速记师考试站”,为“计算机速记员”进行职业资格等级认证。学校先后与石家庄市医药行业协会合作,举办“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培训”、“药品医疗器械从业人员在岗培训”。目前,已经开展14期,培训近2900人。2014年9月学校承办了博世汽车维修检测设备有限公司(深圳),面向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售后维修骨干进行的技术培训。在茶艺培训方面,学校面向广大从业者和爱好者,传授茶学相关知识,帮助学员掌握茶艺、茶道基本技能,为弘扬中华民族的茶文化和人们的身心健康搭建了立交桥。

    打造优秀团队,保障职业培训工作良性发展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创新发展的前提,更是职业培训工作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选拔优秀骨干教师组成培训团队,是实现最佳培训效果的重要保证之一。近年来,学校通过“自愿报名——现场授课——学校审核评定”三个环节,一批知识丰富、技艺精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有数十名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教学活动中获奖。

    就是这批精英式的团队,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需求调研→可行性报告→培训立项→定制课程→前期准备→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考核评价→调整改进→整理归档→服务跟进”这样一条成熟的工作路线图,推出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教练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适应所有专业和类型的培训。注重学员的内心体验与能力训练,激发参训学员的个人内驱力,通过教师的示范及指导,完成培训任务。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分组并制定评价机制→下发任务书→组员合作学习和教师指导→成果展示→评价总结。这个模式特别适合汽车、艺术设计、计算机技术、餐饮专业等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培训。其中,评价机制由师生共同制定,成果评价由师生共同进行,有效促进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增强责任意识,真正将学员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

    模拟情景教学模式:结合实际岗位工作实际的情景教学模式,再现工作环境与职场特点,将被动学习变为直接参与,调动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培训效果大大提高。

    跟进式教学模式:采用“培训三跟进”教学模式,对培训集体或个人,跟进培训内容,跟进培训效果,跟进典型问题,受到受训单位的普遍欢迎。

    在实践中,学校立足于专业、师资、设备优势,根据全市产业行业发展走向及企业实际用工需求,确定相关的培训项目和任务,广泛开展送培训下乡、送培训入社区、进企业活动,企业员工素质提升培训13200人次,省市退役士兵技能培训800余人,茶艺培训800人次,成人继续教育185人,学生技能鉴定培训3670余人次,培训省市各类专业教师685人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