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认证”折射诚信稀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2-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吴奇

    11月29日,在长春市举行的东北28所高师院校洽谈会上,学生签约处同时设立了“诚信认证处”。东北师范大学在招聘会现场提供“诚信认证服务”,用人单位一旦对毕业生信息产生怀疑,可以进行现场认证。(《新华网》11月30日)

    面对毕业生投递的海量简历信息,用人单位可以进行现场认证,从而为人才市场中的“缺斤少两”现象提供一杆“公平秤”。这种做法不但会有效遏制简历浮夸的现象,还会提高大学生就业的诚信度。

    在为“公平秤”点赞的同时,笔者也在深思,大学在招聘现场提供“诚信认证服务”,虽说可以甄别出学历、证书造假者,也给那些想造假者敲响警钟,或许还能抑制就业者不诚信的冲动,但还不是从源头、从制度上给出的治本之策,仍属于治标之策。

    要创造让鸟儿能翱翔的蓝天。在笼子里,鸟是不会飞翔的,也飞翔不了的。如果把大学生比做鸟儿,那么诚信、公平的就业机会就是蓝天,希望各级政府完善诚信、公平的就业市场。既要有科学的顶层设计,更要有能够有效操作的运行机制。全社会都要全心全意地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因为大学生就业不是教育部门、用人单位独挑的担子。如果仅仅是教育部门、用人单位殚精竭虑去做,没有全社会的通力合作,即使是通过“公平秤”让大学生学历、证书不再造假,但也很难保证就业者不在别的地方造假。如果我们拥有公平的众多的就业机会,广大的大学生求职者有可以打拼的宽广蓝天,那么他们还有必要花心思、花精力为求职去给学历、证书造假吗?此外,还要给予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好政策,让学生不想、不愿、不屑去做学历、证书造假的事,那么也许“诚信认证”的事就不会成为新闻,而是人们的道德自律。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除了货真价实这个要素外,还有一个更为深厚的要素即诚信公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个人修养是“扫天下”的源头。无论是诚信公平还是个人修养,其背后的土壤是一种文化,我们当下亟需的就是这种厚重的文化。与其为人才市场提供一杆“公平秤”,不如通过文化、制度、法律等机制为全社会建立更多的“公平秤”。

    (作者系天津中学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