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对教育的信心回来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2-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人民群众最关注的是教育问题,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老百姓对教育满意不满意,是检验县委、县政府工作的一把尺子,县级政府对教育工作负有直接的责任。

    ■本报记者 高耀彬

    几年前,山西省繁峙县城百姓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繁峙县城一大怪,怀仁的校车开进来。”它生动反映着群众对教育的不满和无奈。

    原来,教育生态的破坏,使老百姓失去了对繁峙教育的信心,当地的大量学生流向外地,全县教育陷入了低谷。

    教育生态悄然发生着变化。从2011年起,繁峙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提出“打造繁峙教育品牌,建设晋北教育强县”的目标,把加大教育投入作为解决长期困扰教育发展问题的抓手,制定振兴教育五年发展规划,使教育均衡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恢复教育生态

    恢复教育生态,取决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决心。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种“超级学校”横空出世,导致繁峙县中小学生大量流失。据统计,2010、2011两年,繁峙累计流失学生3117人,几乎占全县中小学生总数的1/10,中考成绩前400名的学生只有44人留在本县读高中。

    曾经,许多家长一度把升学率高的怀仁县作为学生择校的首选,去的学生多了,那里的几所学校就专门开通了接送繁峙学生的校车,每到周末,十几辆车在繁峙县城和砂河镇穿梭行驶,刺激着人们本来就敏感的神经。

    面对百姓对教育的期待,繁峙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把教育作为全县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首先从改变教育生态入手。繁峙县决定,加大教育投入,用两三年时间解决教育均衡发展中城乡学校硬件不足的突出问题;公开选拔教育局长,彰显政府改变教育现状的意志,彻底解决职能部门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开展全县“教育大家访”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让全社会为改变教育现状出谋划策;全面推动教学改革,以课改促教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繁峙县计划每学年完成一个既定目标,依次为教育装备年、课改成果展示年、高中教育优质年、义务教育优质年、教育品牌展示和教育强县呈现年。同时,要求县、乡领导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建立党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把乡镇教育工作纳入乡镇、村委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人人支持和关心教育事业的强大合力。

    通过布局结构调整,繁峙还将全县35所中心校整合为15所,同时大胆尝试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用公开演讲竞聘上岗的方式选聘中心校校长。

    钱花在刀刃上

    解决教育投入,是政府的责任。繁峙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解决投入问题困难重重,需要政府下极大的决心。

    2012年、2013年两年,繁峙县投入6.9亿元进行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1/3,使全县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此外,繁峙县又投入9600万元,改善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办学条件;每年投入1630余万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一颗鸡蛋”工程;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改善高中办学条件。

    繁峙县委、县政府更是不惜重金表彰奖励优秀教师,从2013年开始每年评选20位名师,每人每年奖励1万元,连续奖励3年。2013年,繁峙县一次性拿出242万元资金表彰对全县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从今年秋季学期起,繁峙县率先在全市启动普通高中教育免学费工程。为此,县财政每年将投入360余万元,全县每年有4600多名普通高中在校生受益。

    今年,繁峙县从实际出发,把开展“爱心助学行动”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让每个困难家庭的孩子都能顺利完成学业。县里主要领导多次带领教育、民政、劳动等部门负责人深入乡镇,走访了1129名困难学生家庭,确定295名特困学生作为全县“爱心助学行动”的资助对象。资助标准是孤儿特困生3000元,重点资助的非孤儿特困生2500元,非孤儿特困生2000元;已享受国家资助的住宿贫困生不足该县资助标准的,也分别补足3000元、2500元、2000元。仅此一项,繁峙县今年就投入47万余元。

    振兴教育的举措叩开了繁峙百姓的幸福大门。两年时间,外出就读的学生回流2250人,家长们再不用为择校而发愁。恢复教育生态,打造幸福民生,繁峙教育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教改促质量

    繁峙教育环境的整体改善,改变了当地多年落后的教育现状,奠定了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但是,提高教育质量,还需要在教育内涵发展上下功夫。在教育内部而言,对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正确认知和把握,显得尤为重要。

    从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繁峙县教育局在全县开展“教育大家访”活动,面对面听取基层群众对教育局长、校长、学校、教师的意见。通过梳理,作业太多、学生学习负担太重、教学管理落后等问题被提了出来。又通过深入学校和课堂调查研究,发现症结在于课堂上教与学变成两张皮,课堂缺乏良性互动,教师没有成就感,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效率低”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羁绊。

    繁峙教育从课改入手。2012年秋季教学工作会,繁峙县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课改的大幕。然而,要想真正颠覆以往的教学模式,必须先解放思想。

    为了让校长和教师了解课改的真正意义,打开思想的枷锁,从2012年春季开始,繁峙县教育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组织1200余人次到全国各地学习;2013年暑假,聘请教育部课程标准制定组、省教科院等52位专家、名师,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暑期课程改革全员大培训;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学术交流讲座,听讲、参训人员达1.26万人次。

    从2012年春季开始,繁峙县将课改校增加到13所,分层打造课改品牌校,整体推进县域课改。繁峙教育围绕“基地校建设,分层渐进推课改;转变教师,走出请进提素质;聚焦课堂,引领学生的快乐人生”的课改思路,逐步形成了“整体设计—问题开启—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梳理延伸”的繁峙课堂模式。如今,在繁峙县,课堂呈现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景象:小组之间争先发言,积极展示,大胆质疑,教师点拨及时恰当,小组互评认真,课堂气氛活跃。

    今年5月10日,全国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交流与研讨现场会在繁峙召开,来自全国17个省(区、市)的466名代表参会。与会领导专家对繁峙课改经验给予一致肯定和赞誉,尤其对繁峙县“践行课改,享受教育”的理念表示了赞赏。

    改革者说

教育发展良性循环

繁峙县县长 孔保宝

    当前,人民群众最关注的是教育问题,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老百姓对教育满意不满意,是检验县委、县政府工作的一把尺子,县级政府对教育工作负有直接的责任。

    繁峙是一个贫困县,我们之所以把最大的财力投入教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为抓好教育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繁峙县调整教育系统领导班子,包括从教育局到县直中学领导班子,有效激发了教育活力;加大投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为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让教师愉快地工作、出色地发展、体面地生活;县、乡领导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建立党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这一系列措施改善了教育生态,使教育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