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作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10-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课事

    “迎春又令丫鬟炷了一支‘梦甜香’。原来这‘梦甜香’只有三寸来长,有灯草粗细,以其易烬,故以此烬为限,如香烬未成便要罚。”——《红楼梦》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焚香作诗是古人常用的方式。每次集体作诗,大观园里便会点上“梦甜香”,以此为时间限定,看谁才思敏捷,文思如泉。

    中国从古至今,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焚香净气、焚香抚琴、吟诗作画和焚香静坐健身的习俗。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观书时,斋中常要焚香。他在诗中写道:“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更十分青睐焚香静坐和修身养性。他在赴海南儋州途中购买十多斤檀香,并建一“息轩”,常在轩中焚香静坐。他题诗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可见焚香静坐的养生健体之功。女词人李清照的诗词中经常出现“焚香”的情景,如“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玉鸭熏炉闲瑞脑”等。床头、案头、琴边、枕边、灯下,整日与香为伴,香雾萦绕中,女词人情思绵绵如这不绝如缕之香氛,难怪会写出这么多意境优美的一首首诗词。

    古人作诗焚香,极为虔诚,既然叫“梦甜香”,自然有安神静心之功效,让人能静下心神颐养性情斟酌诗句。同时还有计时的功能。在古人看来,“一炷香的功夫”很短,约为一刻钟,虽然“倚马可待”之说有些夸张,但一炷香就能做出诗词来,也是不容易的。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这么好的诗词,可见红楼诗人们之才情了得。

    古人之风雅、之诗意、之浪漫,早已淹灭于快节奏重口味的现代生活,对学生们来说,从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作诗形式,不知感觉如何。

    怀揣着一份好奇,一次课堂上,我们也模仿古人,点上一炷香,静静地做诗填词,过一种从前的慢生活,虽是附庸风雅,却也有几分新奇与高雅。

    我们没有香炉,也没有古人的那种“梦甜香”,因此将家里奶奶烧香拜佛的土香试着一用,就地取材将“梦甜香”插在那盆茉莉花中。

    《桂花雨》一课中,还保留着净手点香吟诗的传统习俗,以示敬畏,教师也特地去卫生间将粉笔灰洗掉,虔诚地点上一炷香,轻轻插入花盆中,袅袅香烟,绿叶掩映,倒也雅致。

    因第一次尝试,我们的才思还无法敏捷得与古人相比,我们的“梦甜香”当然也不止三寸,烧完也不止一刻钟,我故意掐长了些,可以坚持大约30分钟。

    “与君共此一炉香”,这多半节课的时间里,在逐渐氤氲开来的淡淡香味中,学生们“叽叽喳喳”一阵后,逐渐安静下来,沉浸在诗词的平仄与韵脚里。如此新颖有趣的作诗形式,果然有提神醒脑之功效,灵感也随着烟香悄悄潜入,有3个学生居然“一炷香”的功夫填了3首词,有10个学生填了两首,迅捷之才不比红楼的那群小诗人差呢!

    今天的主题是杜鹃花,学生们迎着温暖的晨光,“万花攒动火玲珑”,观赏了校园里的一片片如朝霞似火炬般灿烂的杜鹃花。美景的刺激下,学生们涌动着创作的欲望,再加上“梦甜香”的醒脑作用,他们的思维也在这淡雅熏香中弥漫开来。

    当“梦甜香”熄灭的那一刻,所有的学生都填写好了杜鹃词。在这一新颖的拟古游戏形式的催发下,今天填写的杜鹃词特别多,有的甚至“刹不住车”。香熄灭后,在逐渐消散的香烟中,仍有不少学生没有停下,课后又自觉创作了许多首杜鹃词。

    临近月底,“小诗星”的赛事愈发紧张与激烈,学生们都希望能在汇总时有个好成绩,并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了古人诗意优雅的生活,附庸风雅了一把。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