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校长 培育幸福师生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幸福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系列之四) □ 李 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翻开迟学为的履历,你会发现他是一位阅历丰富的学者型校长,做过教师、主任、副处长、馆长、校长,从事过普通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做过机关干部。撰写了大量的论文,承担了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其中有2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特等奖;3项获得国家级一等奖。被中央电教馆特聘为研究员,被东北师范大学特聘为教授,硕士生导师……

  这位学生眼里的明星校长,教师心中极具人格魅力的校长,在20多年的从教生涯中,最触动他心灵的,竟是从事特殊教育的一段经历。他说,面对那一个个需要更多关怀的生命,一个需要特殊关爱的群体,你会觉得,教育真的是一个需要爱的事业。

  正是这样的心灵触动,让他的内心树立了一个愿望:让每一个孩子都幸福。

  于是,来到长春实验中学,迟学为在办学理念中提出了一条:“缔造幸福”。由此为核心,展开了一系列生动、鲜活的幸福教育实践。

  打造幸福教师

  教师的精神生活决定了课堂生活的质量,教师的心灵力量决定了学生的生命强度。要让学生幸福,首先要让教师幸福起来。

  幸福,是一种内心体验。为了在教师内心培育幸福感,迟学为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在每一次与教师相遇时,都将“幸福是帮助每一个人成功”、“学会主张、学会沟通、学会妥协、学会分享”等幸福教育的九法则传递给教师,让幸福感植入教师的心间。

  美好的感觉是可以递进式传递的。迟学为坚信,当他将幸福感传递给教师时,教师也一定将这美好的感觉传递给了他的学生。

  为了让每一个实验学校人都享受崇高的幸福感,迟学为进一步将“幸福”提升到了学校理念层面——“追求卓越,缔造幸福”,以此引爆每个人实施幸福教育的内在生命活力。

  而真正要让幸福的理念文化成为学校的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仅仅有理念的感召是不够的,还需要坚定不移、行之有效的教育实践。

  于是,学校积极构建幸福的校园文化。幸福大道、卓越东路、卓越西路、感恩亭、“博学楼”、“慎思楼”、“笃行楼”……这些或以“幸福”命名,或饱含幸福真谛的校园物质文化的构建,让幸福文化成了一种真实的存在,并如同空气一般时刻弥散在师生的校园生活里。

  大力实施“教师职业幸福指数的提升工程”,通过生涯规划引领师生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并且,迟学为还亲自为教师开设生涯规划课,为广大教师实现个性认知、自我规划、专业引领搭建桥梁。

  实施“亲情假日”、建立教师“康乐协会”,让员工感受幸福;开展“三A教师”评比,为员工发展构建平台;走进教师课堂,在实验中学工作仅半年的时间里,迟学为走进教室,听了每一位老师的课,并逐一进行指导,让教师享受幸福成长的快乐。

  组织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让学生来提名、评选、写颁奖词,选出心中的优秀教师,让学生发现教师身上的闪光点,让教师感受到学生的爱戴,让爱与被爱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幸福传递;还有感动校园的十大人物,职业生涯规划的年终奖,幸福笑脸的征集……让教师感受自我实现的快乐。

  举办《幸福画卷》的校刊,实施幸福教育的论坛,开展幸福教育的征文,让所有老师都明确学校的幸福目标,从而实施幸福文化的整体推进。

  培养幸福学生

  盛夏的6月,又一届毕业生要离校了。

  学校为孩子们举办了大型演出晚会。高高的舞台、炫目的灯光、舞蹈《circus》、街舞、口技……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节目,让孩子们再次享受了中学时代的青春、活力。

  在演出临近结束时,学校将学生刚入校时军训的照片,以及在学校生活中的照片以幻灯片的形式在学校体育馆播放,配上《我是好兄弟》的背景音乐,很多同学看着看着就哭了。

  在聆听了老师们的祝福后,同学们动情地涌到台上为老师献上鲜花,学生会主席走上台发出倡议:让我们在学校做最后一次感恩操。所有的同学都站了起来,当《感恩的心》音乐响起时,很多孩子早已情不自禁,泪流满面。

  “3年的高中生活已经结束了,我在这里,诚挚地邀请高三的所有同学,10年之后,来到学校的学子林,在你们亲手植下的学子林树下,挖出你们的许愿瓶,打开你们年轻时许下的愿望。”在毕业典礼晚会的最后,迟学为深情地说。

  多么富有诗意的教育场景啊!我们的学校,要尽可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教育,一份让学生感动的教育

  在实验中学,像这样动情并饱含教育意义的场景还很多。每年的徒步节,学生们走进森林,去接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同时,感受生命的宁静、平和、幸福;植树节,学校的口号是“让学生以纸换树”,学生用自己卖废品和废纸的钱来买树苗,亲手种下小树,并在树下埋上饱含自己幸福情感的许愿瓶。

  实验中学的课间操独具一格,它融合武术、拳击、瑜伽等诸多运动元素、文化因素,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展。在悠然平和的音乐中,学生们神情不卑不亢,动作有板有眼、刚柔并济。在这一动一静的变化中,展现了实验中学孩子们做事张弛有度,自信、阳光的精神面貌……

  在一个个多元化、立体化的时空中,在一次次的幸福体验中,孩子们逐步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活动,并逐步靠近“做最好的自己”的理想。

  于是,幸福教育带给学生精神上的愉悦和充实,成了实验中学生活最让人怀念的地方。

  “3年高中生活,对我,对每一名实验中学学子而言,都太过短暂却又意味永恒。”早已毕业的学生,仍然对实验中学念念不忘。

  于是,幸福教育让实验中学成了学生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我希望,学生在走出校园的时候,能够依旧秉持幸福的人生态度和卓越的职业精神。”迟学为说,“这是一所中学能为他们留下的最大财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