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用新课标 □ 牛福萍 陈 明 整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课标,你用了吗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将于今年9月开始实施。课程标准作为规定课程性质、目标、实施建议等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在一线教师使用过程中是否起到了“指南”作用呢?为此,本报在读者俱乐部做了一个在线抽样调查,结果显示,65.5%的教师经常参照课标进行教学,27.9%的教师偶尔参照课标,6.6%的教师基本不参照课标。那么,一线教师如何看待课标呢?对新课标,他们又有怎样的观点呢,本期香山夜话,邀请网友畅聊“课标”。

  方人也乐:我身边用课标的现象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先热后冷,这个类型的人往往对新颁布的课标三分钟热度,时间一长,就将之抛诸脑后了;二是两极分化,这个类型的人,一部分对课标视而不见,一部分认真学习、仔细研读,并能够用其指导实际教学工作。

  梁山好汉:虽然学校三令五申要学习课标,要对照课标来备课,但实践中,教师更看重手中现成的教案和网上的参考资料。

  毛家英:就普通教师而言,研究课标的人不是没有,但真的很少,课标似乎离他们比较远。以前,我对课标的认识非常模糊。学校有教师参加比赛需要指导时,或自己上公开课有些问题无法明晰时,才会去翻阅课标。对课标缺乏深层次的研究,翻阅的目的只是想找到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周广玲:说实话,开始教学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去看课标,只是看教材,然后看教参或教案。上课的时候对教案进行一些加工,就实施教学了。虽然课堂效果尚可,但我不太清楚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对教材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据我了解,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真正主动看课标的不多。往往是新课标出台后,教研部门组织教师学习解读的时候学学,其余时间多是把课标抛在脑后。

  常忠锐:从教12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是不用课标的,也和大多同事一样认为,课标对自己的教学起不到什么作用。但越到后来,就越发觉,自己的学科视界越来越狭窄,总感觉随着新教材、新理念的应用,自己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欠缺,在多次的重复中,毫无新意。这时,我才想到了课标,于是开始认真学习。课标其实应该是教师教学的灵魂,是教师把握教材、吃透教材的指导书,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引领者,没有课标,教师的教学就没有灵魂,教学就会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潭,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

  秦艳华:我校采用研说教材的形式来促进教师解读课标、用课标。研说教材包括说整册教材、说专题(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言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说单元,研说教材的流程包括说课程目标(总目标)、课程内容标准、编写特点、教材内容内在逻辑关系、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教师熟悉课标,在教学的过程中,用课标来引领课堂。

  肖水平:要落实好课标,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四点:1. 学校各学科教研组应召开会议,组织教师围绕新课标开展大讨论,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感悟;2. 积极开展体现新课标的优质课比赛,评委主要从体现新课标思想的角度出发来评课;3. 开展新课标学习心得征文比赛;4. 开展体现新课标理念的教学设计比赛。

  新课标,你学习了吗

  李军会:通过近期潜心学习新课标,感触颇深,尤其是对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总体目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 纵观标准,主要以德育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着眼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为目的细化修订了新标准。2. 从横向来看,“总体目标”进一步细化,将原来的“三维”目标修订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要求。3. 将“双基”目标发展为“四基”。

  熊振鸿:新课标的出台,让教育战线的同仁们都很振奋。我认为,标准的科学,关键体现在落实上。1. 观念落实。要接受新的东西,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自己。面对新课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主动地、积极地接受它。2. 研读落实。新课标在手,学习研读是必须的。每位教师在学习研读时,都要对照老课程标准认真作对比阅读。3. 课堂落实。新课标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要真正得到落实,关键还是在课堂。4. 评价落实。新课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得是否到位、是否彻底,关键还在于要有一套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来做保证。比如:如何评价课堂教学?如何评价师生的关系?如何进行检测?等等。5. 反思落实。新课标刚刚颁布,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需要解决,也肯定会生成一些新的有价值的东西,这些都需要我们在落实中进行有效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及时反馈纠偏。在落实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新课标将会更为丰富。

  梁山好汉:使用课标三字诀:一“新”,学校要从引领的角度去带领教师学习课标。常学常新,不同的情况下去学习就会取得不同的效果,得到不同的收获,而不是只在开学初学一次,然后便将其束之高阁。二“精”,学就要学透,学得有效果,在学习中勤于思考,深入挖掘其内涵与外延,在教学实践中做到融会贯通。三“勤”,勤就是勤奋,要做到持之以恒,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学习。

  赵广宇:学习课标要把握精魂。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教学目标多元化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课标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方向和指南,但又不完全限制和禁锢教师的教学个性。它的真正意义在于师生实践过程中的生成和升华,在于教师教学的反思、感悟和不断修正。理解课标要从理念入手。没有深入领悟课标理念,任何形式上的追随都是花拳绣腿。在新课标下,教师应该清楚的不是如何做的问题,而是做什么,为什么而做,目的是什么的问题。

  语文新课标的亮点

  □ 史永明

  新课改以来,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强调,合作学习、综合性学习等理念已经在广大语文教师心中生根。详细阅读新课标后,笔者发现了许多亮点。

  首先,生本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以前言改动部分为例,“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改为“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改动特别加上了“适应”和“学生自身发展”,从改动可以看出,新课标更注重个体生命的发展,强调个体的不断成长,而不是仅仅强调个体服务于社会。

  其次,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基本理念部分,新增了“扩大视野,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在教学建议部分从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改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新课标对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有了更清晰的界定,凸显出教师在学法指导方面的作用。

  再其次,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阶段目标第二学段“口语交际”部分,把“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替换成“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这意味着合作并不单单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养成习惯,把合作上升到能力的高度。

  当然,除了以上所述,新版中“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及“适当减负”的修改,更切合语文教学的现状,使得新课标更加科学,更加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可谓与时俱进。(作者单位系甘肃省西和县稍峪学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