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不只是说说而已 □ 本报评论员 翟晋玉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指出,目前青少年体质下滑已非个别情况,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健康问题,尽快扭转这一局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指出,在历次中外青少年联谊中,我国青少年的体能都处于劣势。他在调研中发现,中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活动严重不足。

  有关部门对15个省(区市)120个县(市区)进行的调研也显示,缺乏体育运动成为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小学四年级体育课开课不足率达56.5%,不组织课外体育活动率达31.6%,而到了初中二年级,体育课开课不足率则上升到76%,不组织课外体育活动率上升到83.5%。

  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对学校体育非常重视,学生常常花很多时间进行体育运动,并乐此不疲。在运动中学生的身体不仅得到了锻炼,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体育对西方国家的教育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相对而言,体育在中国往往成为一种功利性运动,成为学校教育可有可无的点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代表委员们列举出了“青少年学业负担过重”、“学生普遍缺乏强身健体意识”、“安全问题”等,其中最根本的还是“应试教育体制问题”。在当前升学率成为评价中小学办学成绩主要考核指标的情况下,中小学体育课不得不经常为升学考试科目“让路”。

  事实上,政府对此并非没有认识。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中小学要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同年,教育部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让学生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成为这一运动的基本目标。

  客观地说,在刚开始的一两年中,这一运动成功地“运动”了很多学校,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运动时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学校又逐渐回到了老样子,运动的阳光慢慢被“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阴霾遮住了。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政府不重视?《意见》曾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然而关键是,不仅仅要让地方政府“议事”,更要建立机制让它去“做事”;不仅仅要“纳入规划”,更要引导它去实施规划,将规划变成现实。

  中国在很多方面之所以进步缓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很多事情只是说说而已。

  其实说到底,关键还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如果真正重视起来,自然会将其放在重要位置,自然会想办法努力解决,而不只是说说而已。

  如果真正认识到体育和健康的重要性,在现实中将其作为评价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的重要指标,并且其重要性不亚于升学率,那么体育和健康在学校就一定会得到重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