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共识 □ 郑 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文化是“在这里我们做事的方式、方法,这种做事的方式方法,其实就是在学校这个组织当中人们相互作用的系统,通过共享一种行为模式,学校内的成员才能在交互作用之中得到一种身份的认同,这种共同的做事方式或方法不仅呈现了该组织内成员行为的趋同性.更重要的是这种共同的做事方式背后隐藏了相同的信念、规范、价值观,而这些规范、信念、价值观才是学校文化的真正的结构意义之所在”。

  学校文化设计主要涉及3个领域: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上海进才实验学校的文化设计从理念系统的设计开始。

  其一是学校的定位。做出准确的定位是达成文化共识的基础。进才实验学校文化定位是:为上海市浦东新区联洋社区居民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为培养国家精英和社会良才创造最佳条件。因为学校位于改革开放前沿和国际社区,学校文化应凸显现代精神气质,应灌注理性精神主题;在学校文化环境方面,教职员工言行和教育教学过程都是精致的和优雅的,学校每一细节都应浸染现代理念。

  其二是学校愿景的描画。学校愿景是要以诗意的语言描绘出师生的共同梦想。愿景中以成长的愿景最佳,它是最有希望且最有眼光的。进才实验学校的愿景显然是成长的愿景,它先由学校核心管理团队起草,而后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最终反映的是全体师生的看法。由于学校人员被充分授权,因此他们都视自己为愿景的建立者。

  在校长杨龙主持下,大家将学校置于未来环境中,思考未来教育的各种可能,辨认重要的未来发展,评估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建立愿景脚本,草拟愿景,而后对愿景进行界定和包装,并以优美的令人神往的语言将愿景呈现出来。

  请欣赏他们的愿景:

  在我校,师生不是为了学会不变,而是要学会思考;师生将自主学习和独立判断看得比获得特定知识、技能更重要。因此,进才实验人不轻信和盲从,他们求真而质疑,他们甚至成为自身思考方式的批判者。

  在学校,师生将克服自我中心,而成为一个公正的思考者,他们保持了敬畏和感恩之心,他们有勇气而又能换位思考,他们真诚和执著,他们总是在想:“如何才能正确地理解所面对的问题”以及“如何才能以有效的方式行动”。因此,在这里,我们常常看到师生们以交往互动来增进理解,并在行动上达成一致。

  这是一个思考者和学习者的共同体,因为人们相互尊重和宽容而离真理很近,很近。

  其三是确立校训校风。进才实验学校最终确立的校训是“独立思考”,简洁地概括了学校理性精神的文化本质,也避免了类似“团结、勤奋、求实、创新、进取”的口号化倾向。

  进才实验学校结合理性精神这一核心价值,确立了一系列价值观,比如管理者的价值观是要“以事实和数据说话”;教师群体价值观是要“教给学生真正重要的”;员工的群体价值观是要“使服务超出预期”;学生群体价值观是要“自主、自立”。

  进才实验学校希望通过文化建设形成一些明显区别于其他学校的行为风格,比如领导风格是要“真诚,务实”;教师风格上显现“平等,对话”;学生风格上强调“思维活跃”;整个学校的风格上呈现“负责,多元,协力”的特征。

  在达成共识之后,杨龙开始着手依据理念系统改造学校的校貌。校貌是文化视觉系统的一部分,是一所学校外在的特征和风格,是学校形象的“硬件“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的办学环境,即学校的校园环境是否达到绿化和美化的要求,学校建筑物的布局和教学用房的装饰是否合理、美观等;学校标志,即学校的校旗、校徽、校歌、校服的情况,学校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色彩、独特的标志和独特的用品等;学校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即师生员工能否做到着装整洁,仪表落落大方,教师为人师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礼貌等。

  在这方面杨龙没有遇到什么阻力,最显著的变化是他们在校园内建造了独一无二的“进取成才”校碑,进门大厅里建造了四层楼高度的“好大一棵树”,巴洛克式的玻璃雕塑。还有校园里的花坛树木、小桥流水、文化石、亭台楼阁、走廊墙壁等等,一所别具风格而又彰显文化追求的学校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