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课改细活 特约编辑:胡 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湖北省襄阳市,第三十一中学是一所“热点”学校,并有着“全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强”等荣誉。但学校并没有因此怯于改革,而是用心做“实”课改细活。

  讲求推进策略,注重过程监控,坚持即时评价,强调阶段实效,这是襄阳市三十一中新课改中最大的亮点。为了稳步进入课堂实践,三十一中寒假期间对全校教师进行了高密度、大容量、多层次、全方位的“海量培训”。新学年开始后,学校又专门腾出两周时间,全体教师分班到组,手把手地对学生进行小组建设培训。校长郭华培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高效课堂才会有坚实的支撑。”

  学校坚持课堂巡查制度,干部以班级承包形式,对每节课都进行全程式的监控。按照一周一重点、一月一突破的方式,由课堂流程科研组逐环节地打磨课堂。对教师困惑的问题,学校以“菜单”形式印发给他们,然后通过“招标认领”方式逐个击破。在这种“做”而论“道”的过程中,教师们逐步转变了观念,并成为高效课堂的忠实践行者。七年级数学教师胡杉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以前,她常常因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被动而苦恼。但通过课改实践,她开始真正感受到与学生共成长的快乐。

  校长郭华培要求自己每天必须深入课堂听评课,尽可能地参加每一天的“反思会”,对每天的“课改战报”他亲自进行综述。他说:“课改成败的关键在校长。作为一把手,我必须始终站在课改的最前沿。毕竟,课改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在这方面,不能摸瞎绕弯,更不能来虚的。否则,会误了孩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