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小学正高职称向体音美劳教师倾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11-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 据辽宁省教育厅11月25日消息,从即日起,辽宁省中小学正高级职称评审将向体音美劳学科教师倾斜,一批体音美劳学科教师有望成为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今年以来,辽宁省推出多项创新举措,全面加强体音美劳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提供教师队伍保障。

    一段时间以来,针对体音美劳学科教师数量不足、招不来、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辽宁省教育厅按照“五育”并举原则,找准突破口和落脚点,提出多项改革举措,补齐体音美劳学科教师队伍建设短板。

    健全补充机制,确保体音美劳教师招得来。针对农村体音美劳教师缺口较大的情况,辽宁省教育厅会同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印发了《2019年辽宁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工作方案》,明确规定,科学配置教师资源,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招聘计划数,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学科丰富的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创新管理举措,确保体音美劳教师留得住。辽宁省教育厅会同省人社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全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聘有关工作的通知》,并专门组织召开中小学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部署会议,强调坚持“五育”并举原则,向体音美劳学科教师倾斜,并可进行单独评审。通过发挥职称评审工作的导向作用,改变过去体音美劳学科教师在学校受重视程度不够、评职称较难的状况,加强岗位吸引力,引导优秀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强化保障措施,确保体音美劳教师教得好。近年来,辽宁省组织体育、音乐、美术、劳动学科骨干教师开展省级专项培训,每年培训近800人,引导各地加大培训力度,构建省、市、县、校四级联动的教师培训体制。目前,省教育厅正在推进实施中小学名优校长教师成长计划,遴选一批体音美劳学科教师作为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发挥名优教师队伍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体音美劳学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接下来,辽宁省教育厅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继续通过政策引导,树立重视体音美劳教师队伍建设的导向,切实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保障。(林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