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新提升中国力量——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观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11-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多国家、多样态、多聚焦、新技术、新模式……这些关键词来源于一场盛会。

    这是一场怎样的盛会?

    网络报名21130人,近80所大学和科研单位,150多个省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20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600多家企业,近60家公益机构代表参加,在线收看直播人次达300万。

    “不曾想到有一天我能坐在距世界级专家不到10米的地方听讲,感受顶级智慧碰撞的刺激与酣畅。本届‘教博会’的平等、开放、包容以及服务之贴心,让人感动。只想说,我不想离开!”广州市第五中学教师吴晶晶感慨地说。

    “这次江苏常州学前组来了13个参展单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很幸运地在首次学前专场上领到微创新成果奖。”江苏省常州市银河幼儿园教师王静激动地说,“我不仅感受到全国各地幼教人的砥砺前行,也更加坚定了立足本园本地区进行课程改革的初心,回去以后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这场让教育人念念不忘的盛会,是11月20日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大会以“汇聚·碰撞·变革:教育创新提升中国力量”为主题,立足新的历史起点,直面中国教育事业的新机遇、新挑战,为全球教育创新搭建起一个广阔的舞台。

    重塑教育形态,让教育创新成果更“可见”

    教育创新是全球教育发展的共同脉搏,“传道受业解惑”有共同的旨趣和进路,也会因环境和人的不同呈现丰富形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局长马洛普发表大会讲话时表示,创新是整个教育系统的核心,教育创新涉及方方面面,我们必须整合各方资源,放到一个生态系统中,让各行各业的人都成为教育创新者。

    教博会SERVE奖代表、西藏自治区教科院副院长江长州谈道:“这次教博会我们带来了13个相关成果。或许我们的成果只是一滴小小的水珠,但这样一滴滴水珠汇聚在一起,将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磅礴伟力。”

    “在教育+公益的区域,有句话印象深刻,一位女士看了项目后发出感慨,没有想到公益组织项目做得这么专业。”教博会SERVE奖代表、北京慈弘慈善基金会项目发展总监顾雅婷说,“在这里我们被更多人看到,也让大家了解到,公益组织不仅仅在扶困济困,也在探索教育创新。”

    11月21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发布中国教育创新成果评估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从创新成果的形式、质量、社会参与度、社会购买力等方面进行了发布。

    《报告》显示,教育创新成果总体上教育理念先进,解决方案与理念的一致性良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教育创新,大中小学是教育创新的主体,企业正在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近年来,随着历届教博会教育创新成果案例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优秀的教育创新成果汇集到这一平台,如何对这些成果进行“评估分析”,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在2015年提出的“优秀教育创新成果的SERVE模型”基础上,将“SERVE”模型迭代升级为“SERVE2.0”。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表示,升级后的“SERVE 2.0”可以归纳为指向本源的教育问题(Essential Education),前瞻的价值理念(Visionary Value),系统的解决方案(Systematic Solution),有效的实践案例(Effective Example),“可复制”的标准规则(Reproductive Rule)。

    在刘坚看来,“这些特征是基于当前已有成果在运用SERVE模型过程中发现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以及优秀的获奖成果所具备的一些典型特性总结提炼而成的,期待能让优秀教育创新成果的关键特征更加‘可见’,对我国现阶段教育创新成果的发现、遴选、培育和推广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聚焦核心素养,教育指向本源

    近年来,核心素养的教育与测评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甚至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础。核心素养同样也是本届教博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11月21日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整体变革”论坛上,来自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的“以班组群为单元的学校生态重构”、由北大附中毕业生创办的探月学院“以评价驱动的新型学校建构”,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小小的局部变化是不够的,我们想重新建构一个学校的基本单元,在‘三室一厅’的结构中,让每一个孩子在整个6年都可以有机会与5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小伙伴一起交往,真正理解自己的成长。同时,也让教师能够从全学科视角审视一个孩子的成长,带给他们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在中关村三小教师宋立亭的分享中,会场代表纷纷举起手机拍照,感慨于中关村三小人的创见与成果。

    作为高中段全日制创新项目,探月学院从建立之初就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培养内心丰盈、积极行动的未来公民。2018年,学院提出了基于素养评价的学校模型,并在教师、学生的参与下不断迭代升级。在探月学院,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积累相关的素养发展证据,基于这样的素养发展证据就可以形成自己的素养答辩,经过答辩委员会的论证,相关的结果就能够出现在素养成绩单上。

    来自“北上广”的前沿教育成果备受关注,来自偏远地区的创新成果也不容小觑。教博会SERVE提名奖代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小学一直坚持苗族文化进课堂,2017年自主编写的校本教材在湖南省校本教材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对于未来的发展,花垣小学教科处主任吕晓红表示:“民族文化需要传承,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们要将民族文化传承坚持下去。”

    在贵州省印江自治县第一中学的展台,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学生正在详细介绍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介绍中,记者发现除了民族特色课程,研究性学习在大山里的学校也已成为常态。在探月学院的介绍中,学院负责人将“水火箭”作为案例进行解读。而在印江自治县第一中学展台,我们同样看到基于培养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以及物化能力的“水火箭”课程。

    无论是在首都北京,还是在西部大山,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进行探索与教育创新,教博会将相隔千里的教育人聚集在一起,不断学习、交流,让万名教育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正像重庆市南岸区天台岗小学校教师刘汉兵所说,“教博会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教会我今后要这样去思考和工作:创新思维,提炼思想,物化成果,论证推广,产出效益,服务教育。循着这样的目标,我要勇敢去求索!”

    未来已来,提升科学素养迫在眉睫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基于大数据分析与评价的互联网技术将更多应用到教学当中。

    在本次教博会上,科技素养教育创新实践论坛、“科幻+教育”学术研讨会等一经推出,便吸引了众多参会代表的关注。

    一边是被边缘化的科学课、技术课,一边是风靡一时的“量子波动速读”,一边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渴求,这些现实都在提醒人们——提升大众科技素养迫在眉睫,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科学精神刻不容缓。

    “什么是创新?想人之不敢想。什么是能力?做人之不能做。什么是机会?遇人之不可遇。什么是协作?惜人之不知惜。”从伦琴发现X射线讲到元素周期表,从哥本哈根学派讲到朗道学派,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孟杰看来,科技教育的核心是科学思维,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鼓励大家勇敢质疑,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大胆求证,坚持到底。

    说到做科技教育,绕不开的话题是科技竞赛,在一些人看来,科技教育就是找几个学生集中培训想办法去获奖。对此,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尹后庆认为,应该让科技竞赛回归其本源,去除竞赛的功利性,强调竞赛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

    “中国的孩子的确不乏创造力,如果我们能够把现在用于考试的那些课程和空间再稍微压缩一下,如果能够把评价的方式再改变一点,能够让这样的课程真的进入我们的高中教育,孩子们会还给我们十倍的惊喜。”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由衷地说。

    与“科技教育”同样火爆的,当属“科幻教育”。近年来,科幻作品的热销、热映,吸引了一批教师将科幻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科幻题材的文章也不断出现在中高考试卷中。

    对此,北京景山学校教师周群认为,科幻是跨学科的,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包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对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乃至批判性思维都大有裨益。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第一次参加如此高规格的教育盛会,眼界大开。看到教博会上科幻作品读写已经蔚然成风,深觉自己对教育创新和改革了解太少。我想每个教育人都该对自己说:努力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引领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和未来。” 浙江省东阳市画水镇中心小学教师贾梅丹接受采访时说。

    教博会进入3.0时代

    2015年,首届教博会实现从0到1的突破;2018年,教博会移师珠海,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和各地教育部门广泛征集教育创新成果,完成1.0向2.0的跨越;2019年,教博会再度升级,进入3.0时代。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