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产生共赢 ——河南省民办教育发展大会侧记 □ 本报记者 褚清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5月5日,为期一天半的河南省民办教育发展大会暨四届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郑州科技学院落下帷幕。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河南省教育厅厅长王艳玲等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河南省人大常务委会原副主任、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贾连朝主持,来自河南各地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还表彰了2011年度先进办学集体和个人。

  河南民办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呈现了持续增长的健康发展态势。截至2011年底,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达到1.55万所,比上年增加2073所,在校生374.52万人,占全省在校生总数的13.4%。其中民办幼儿园8223所,占全省幼儿园总数的80%多。民办普通高等学校33所,在校生25.89万人,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17.26%。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全省民办学校占地面积、资产总值、图书仪器设备等大幅度增加。据统计,全省民办教育总资产已近500亿元。仅2011年,民办学校就新增投资75亿多元。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凝心聚力,建设高水平民办学校。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敢于创新才能赢得尊严,要充分利用新的发展机遇期,在良性竞争中谋发展,在规范发展中求创新,在交流合作中图共赢。

  据了解,为展示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取得的巨大成绩,总结成功经验,传承创新精神,分享典型成果,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将在郑州建立。民办教育博物馆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批准建立,由黄河科技学院承建。

  会议还分别举行了高等教育工作委员会、基础教育工作委员会、学前教育工作委员会和正在筹备成立的培训教育工作委员会四个分论坛。其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季明明、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李维民分别作了主题报告,让与会代表了解到了民办教育发展的最新态势和理念。以下是三位专家的观点摘要:

  遵循“三思二律”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在报告中阐述了他的民办教育发展观。他指出,当下国家在提倡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意味着产品升级、技术升级、管理升级、人才升级,而这些升级最终来自教育升级。教育怎么升级,教育怎么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是民办教育办学者必须潜心思考的问题。

  对于民办教育的发展,王佐书认为要遵循“三思二律”。所谓“三思”,就是民办教育办学者要有教育家思想、企业家思想、战略家思想三种思想;所谓“二律”,即遵循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规律不能创生,规律只能遵守,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王佐书在报告中还重点解读了他对校园文化的理解。他说,校园文化分为四层: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基础,它强调的是整齐和干净,但不是豪华。制度约束人们行为,时间长了,行为即可形成习惯,有了习惯就会形成风气,有了风气就有了风格,然后从风格中提取其精华,最终反馈到学校的精神文化中。王佐书主张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腌萝卜”式的教育,而不是“刷萝卜”式的教育。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和环境,对人来说常常是一种感觉,是一种隐性课程。校园文化对学生怎么个腌法,要放多少盐,需要深入研究。

  学习力的竞争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季明明在主题报告中抛出了诸多全新的概念和命题。他认为,今天的民办教育人迫切需要跳出民办教育看民办教育,需要有国际视野,需要基于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新视角来看待。

  建设学习型组织是民办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现在民办学校怎样真正成为改革的引领者,怎么做优、做强、做大?关键是要建立学习型组织。要学习什么?除了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民办教育的政策和教育管理以外,还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和科技知识。如果民办学校安于现状,对于信息化、数字化革命以及终身学习思潮漠不关心、无动于衷,这将会成为扭转当前民办学校落后形势的重大障碍。

  学习型组织是充分强调“学习力”的组织。学习力是民办学校取得一切成绩的根基所在,当今民办学校的竞争说到底是学习力的竞争。民办学校的校长、教师的能力比学历更重要,民办学校的校长、教师的学习力比能力更重要。世界上有五种人,即不唤自醒、一唤就醒、三唤而醒、棒击才醒、一世不醒。民办教育人要做什么样的人,值得深思。

  学习型组织是强调“创新”的组织,是强调“反思”的组织,是强调速度的组织。

  民办学校要成为教育改革的引领者。特别是一些科技的运用,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保持持续的科学发展,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因为素质教育已经进入深水区。

  转型转什么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李维民作了题为《民办高校战略转型和格局调整》的报告。

  他指出,转型即改变结构形态、模式、观念的过程。当下的转型表现在政府转型、社会转型、市场转型和学校转型。

  政府转型是由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型,由“划桨”到“掌舵”,由政治导向的控制模式向公共导向的法律模式转型,由纯政策支持向增加公共财政支持转型,由政府主导地位向社会主导和学校主导地位转变,由官本位、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公民本位转变,由政府单方决策向政府和社会、学校共同决策转变。政府要向有限政府、透明政府、诚信政府、廉洁政府、高效政府、服务政府、程序政府、责任政府转型,减少“权力”的含金量,缩小“权力”的随意性,把“权力”还原为责任和义务。

  社会转型正在由观望型向参与型转变。这就迫切需要建立研究型机构,建立教育评价型机构和松散型机构。

  市场转型对民办高校而言,主要是指生源市场、就业市场、人才市场的转型。一是由生源资源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转变,二是由要求接受高等教育向主动选择高等教育转变,三是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学校转型体现在决策机构由“虚构”型向实体型转变,校董事会由“三虚”(机构、人员、职能)向“三实”转变。校长由举办者、学者型向职业化校长转变。管理由监督缺位向监督体系化转变。他认为,民办高校的优势在于“活”,缺点是“太活”。

  今后民办学校的管理,首先对校长建立问责制,对董事会建立监事会制,对教学要建立督导制,对教职工要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民办高校由自发的办学行为向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转变:一是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产权明晰、利益共享、学校自治、服务社会”。二是建立制衡机制,确立董事会的决策权、院委会的执行权、监管部门的监管权,三权既相互协作,又相互制衡。三是建立申诉与仲裁机制,保证各方利益的均衡,从积极发展学校数量向有效控制学校数量转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