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体育超市” □ 王红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此后,教育部每年还要召开一次推进会,可见此项工作的重要性。那么,中小学校长如何让这项事关民族未来的奠基工程落到实处?如何做到大课间让学生主动、愉悦地参与?如何让学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中小学阳光大课间“体育超市”的创意与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域,希望能破解这一难题。

  

  当前,中小学大课间的现状可谓冰火两重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应付检查。某些目光短视、急功近利的校长,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却搞得扎扎实实。语数外、理化生等应试学科地位非同一般——课时到位、师资配置到位、资金投入到位、课程资源开发到位、激励评价到位。而作为“小三门”之一的体育课沦落为“鸡肋”——体育教师缺乏、体育课经常被挤占、挪用,体育器材常年不添置、更新。体育课畸形开设,考什么、练什么。在这种特殊背景下,要求学校“每天抽出一小时的时间,让全体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谈何容易!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学校搞形式、走过场、得过且过。检查一来,课程表变变,做给领导看看,检查一过便“涛声依旧”。

  普及课间操。“上情下达、完成任务型”的校长,保证了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但活动形式要么单调,要么不科学。比如大课间不分年级组织活动,年年、月月、天天做广播体操,时间一长,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做操就成了比划、应付。单调、枯燥、乏味、受罪成了大课间的代名词,无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还是锻炼的效果都大打折扣。

  自主开发适合大课间的个性化校本体育课程。善于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智慧校长,在学校普及课间操活动后期,已经发现守旧的诸多弊端,就顺应学生的呼声,率先改革,自主开发适合校情的、学生喜欢的个性化的课间操活动。有的学校在推广广播操、韵律操、交谊舞等活动的基础上,融进古诗词、国学经典、英语对话、成语接龙等内容,使其演变为大课间行为艺术;有的学校开设武术、太极、柔道、瑜伽等强身健体的项目;还有的学校把舞龙、竹竿舞、板凳舞、划旱船等具有鲜明地域文化色彩的内容嫁接到大课间之中,让大课间重新焕发了生机。不过,一段时间后,活动单一、重复演练仍然让部分学生不耐烦,自主开发的校本体育课程也就失去了开始的光环。

  超市购物带来灵感。如何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大课间、喜欢大课间?如何让学生在大课间玩得开心、玩得快乐?如何达到大课间“我选择、我运动、我阳光、我健康”的理想状态?如何让学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一次到超市购物的经历给我带来了灵感:如果把大课间策划成“像进超市购物一样、学生全凭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上述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针对人们在超市购物和体育活动时的心理共性,建立“体育超市”的想法便油然而生。

  所谓“体育超市”,就是把学生喜好的各类体育活动器材,摆放在学校的固定地方,在活动时间,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体育超市”的实施准则

  建立“体育超市”的目标:我的课间我作主——我喜欢,我选择;我选择,我投入;我投入,我健康;我健康,我阳光。

  核心理念: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供什么。变被动参与为主动选择;每天锻炼一小时,精神振奋一整天,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服务宗旨:一切为了孩子健康,为了一切孩子健康,为了孩子的一切,搭建多元平台,提供多元服务。

  “体育超市”运作的核心环节

  一是“体育超市”活动项目选择。学校要根据在校生的年龄、性别、级段、健康状况、兴趣喜好及学校场地、资金、师资等情况,统筹考虑后,提供活动备选项目,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取舍、修订、补充,并制定“体育超市”活动一览表。需要说明的是,运动项目要随着季节和学生喜好不断进行动态调整;要引入溜溜球、滑板、滑冰、踢踏舞等当前时尚流行的体育项目。同时也要对传统体育项目如斗拐、老鹰捉小鸡、推铁环、玩陀螺、跳方格、下地棋(石子棋)、站梅花桩、荡秋千等进行适当开发、推广。

  二是活动器材的购置。让学生根据“体育超市”提供的活动项目一览表,自愿选择喜欢的1~2个项目,学校汇总后,再购置充足的器材。购置体育器材的经费实现效益最大化:购买的就是孩子喜欢的,也是项目急需的。需要说明的是,铁环、陀螺、沙包等尽量让学生在活动课中自己制作;跳绳、橡皮筋等可让学生自带;梅花桩、秋千、竹竿舞用的竹竿等可让体育教师自己开发。

  三是活动场地的命名、划分。每个区域可根据活动性质的不同而分别命名,既可以用名人名字命名,也可以根据活动的特点、内涵等命名。如篮球场可以命名为“姚明区”、乒乓球场地可以命名为“国球区”或“亚萍区”,跳绳的区域可以命名为“绳采飞扬区”;学生活动场地要依据活动特点及学校的实际进行划分,尽量做到互不干扰、互不影响。

  四是学生活动项目的选择。大项采取引导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法——低年级以引导为主、选择为辅;高年级以自主选择为主,引导为辅;学生活动小项的选择实行志愿制——如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及调剂志愿;优先考虑第一志愿,尽量满足第二志愿,特殊情况时要服从学校调剂。

  五是“体育超市”的监管。上下午的大课间要升格为学校的公共课,校长是大课间的首席教师,全体教师为大课间协助教师;体育组教师组成活动技术顾问团和监督、考评小分队。学校要依据教师的兴趣、特长、爱好统一安排其负责的区域与项目。监管教师的主要职责有:负责本区域学生活动的安全;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对学生活动的质量进行监管和技术指导;大课间前把活动器材提前摆放到位;大课间结束后负责学生活动器材的回收、整理和保存,避免学生因排队借用、归还等挤占活动时间,确保30分钟的有效活动时间。

  六是设立体育俱乐部。体育俱乐部所有的管理、运作都由学生自己负责。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全面锻造学生的身体素质,二是让学生从小追求公平、公正,三是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当体育比赛或活动的主角是学生的时候,你会惊奇地发现每一次比赛都跟成人组织的不一样,新颖、公正、有趣。

  七是要建立大课间所有活动的“校园吉尼斯纪录”。在醒目位置及时公示“校园吉尼斯纪录”获得者和相关的数据指标;定期举办“校园吉尼斯纪录”挑战赛,对打破纪录的同学给予适当奖励。

  “体育超市”的效果预测

  笔者坚信,“体育超市”真正实施后,学生的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必将发生可喜的变化。同时,“体育超市”的建立,必将实现“让大课间学生的活动由被逼锻炼变为主动参与”,即由“让我活动”变为“我要活动”,玩和运动融为一体——玩就是运动、运动就是玩的目标;“体育超市”的建立,也将实现让原来单调乏味的大课间变成丰富多彩的、充满无穷魅力的开心大课堂,大课间将成为全体教师的公共课,其他科任教师变成体育教师的助教;“体育超市”的建立,为学生找到终生健身的项目提供了可能,促进了学生运动、锻炼理念的转变——从体育运动到终生健身。此外,“体育超市”的建立,还将产生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是师生,课间是活动的搭档、伙伴,加深相互之间在性格智能、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体验和认识,增加在课堂活动中的默契程度,强化高效课堂的推进。总之,“体育超市”的创意和实践,为大课间活动的多元选择、教育目标的多元达成将提供有效平台和抓手,让理想状态成为可能。

  现阶段,“体育超市”的创意和实践的许多地方还有待斟酌、研究,如从哪些角度建立学生运动档案?如何准确测量、详细记录运动数据?怎样对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并提供一份科学的研究报告,为学校引导孩子选择运动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如何正确处理学生主动选择与学校正确引领的关系?运作过程中还需要哪些相应的配套措施?实施过程中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怎样划分?以及不同运动项目的活动量在什么范围内最适宜?学校提供的活动项目对学生的生理、心理、身体发育会有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还有待生理学、心理学、医学、运动学等学科专家、职能部门的论证、研究,但它的初衷是重视生本的,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在“体育超市”的平台上,实现“让学生愿意参加运动并且科学运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向理想的目标前行,我们在路上。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宜阳县三乡乡中心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