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过程 科学探究 □ 王爱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构建探究体验式的科学课堂呢?

  创情提问,激发探究

  问题是探究的起点,科学的发现始于问题。只有善于对某一事物或现象提出为什么,才能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想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真正实现“以探究为中心”的要求。例如:教学“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时,把一个自制的孔明灯放桌子上,让学生想办法使灯升到空中去,学生努力思考后想出办法,点燃灯下的棉球,孔明灯慢慢升到空中,一下子“揪”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自然地就会产生问题。

  合理猜想,初步探究

  探究活动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为始端。在科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猜想和提出假设。这种猜测并非异想天开,它是基于事实的推想,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例如:教学“做一块卵石”一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设想大自然中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了很多设想:可能大自然中的岩石在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之下变成的;可能是被风吹下的石块受到流水的冲刷而形成的……

  方案引领,体验探究

  根据学生实际,让他们针对假设,小组讨论设计方案。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采用何种探究方式,准备何种材料,注意什么问题等。例如:“地震”一课,学生猜测地震的原因可能是地下的岩层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断裂,此时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方案一:用手折木棒,观察木棒的变化及手的感受,推测岩层受力的变化。方案二:把毛巾一层层折叠起来,从两侧向里挤压毛巾,观察毛巾的变化,推测岩层受力的变化。方案三:把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挤扁叠加起来,施加外力,观察橡皮泥的变化,推测岩层受力的变化……有了方案的引领,学生探究起来便会有目的和方向。

  展示交流,分享探究

  展示与交流是实验探究后的重要一环,要引导学生对感性认识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整理加工。要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展示,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分析,讲出自己在自行探究中的发现,通过分析、交流,集中大家的智慧,使每个学生所获得的形象更加丰富和完整,并将探究中所观察的现象,内化成概念,认识事物的本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例如:教学“木头”一课,在探究木头的特点时,有的学生选择“木纹”深入探究,有的选择“是否导电”,还有的选择“在水中的沉浮”,等等。在有限的课堂探究活动中,一名学生不可能将木头的所有特点探究一遍。这样,展示与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回归生活,延伸探究

  大自然是最好的教科书,是一部鲜活的科学教材。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回归生活,才能亲身体验到真实的科学知识。同时,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能升华学生的科学兴趣。例如:学习了有关简单机械的知识后,把学生带到车棚,让他们观察、思考:“自行车上应用了哪些形式的机械?”“为什么这样设计?”自行车司空见惯,但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到“学而有用”,从而使学生们探索的热情高涨,兴趣浓厚。

  总之,在科学课堂中,教师要时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领学生踏上自主探究学习的路径,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使科学探究从形式走向实质,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成功快乐,形成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郯城县郯城街道卸庄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