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主少年祝福 ——读《宝贝,你们好吗》 □ 李冬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最近,由穆卓主编的《宝贝,你们好吗》一书由汉唐阳光策划、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收集了梁启超给子女的400多封信,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位父亲的形象。

  鲁迅曾问:我们应该如何做父亲?这一问,问得不轻。

  有多少父亲经得起这一问?我们不妨以梁来应问。

  一个写了《少年中国说》的父亲,应该充满了“美少年”的心情。不是所有民族都能产生“美少年”,历史上,古希腊民族产生过,从史诗里产生的“美少年”是阿喀琉斯,在哲学上产生的“美少年”是亚历山大;中国汉唐盛世,也产生过“美少年”霍去病和李白,而中国近代史上的“美少年”,梁启超应该算一个。

  《宝贝,你们好吗》,这样的书名,竟然出自梁的口吻——梁称呼大女儿为“宝贝思顺”,还称五子梁思礼为“白鼻”,“白鼻”是“宝贝”的谐音。鲁迅诗云:“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从戊戌变法到再造共和,梁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兴风狂啸者”自不待言,可这位“美少年”是如何回头关注他的“宝贝”——那些海外求学各在天涯的“小老虎”们的呢?

  他给孩子们写信的口吻,从没有训诫,亦少有该干什么或不该干什么的教导,而是向孩子们汇报他在干些什么,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坦白在孩子们眼前。无论是他流亡海外,还是孩子们长大到出外求学,他都没有停止过给他们写信,以交流的方式表达父爱。

  大女儿思顺,定居加拿大,其他孩子多在欧美留学。娴儿是思顺的乳名,梁每以“给娴儿书”给思顺写信,思顺看完,再转给弟妹们传阅。1913年的一封信,梁给女儿谈政党选举:“吾党选举尚非全然绝望,吾此数日内之心境乃如作秀才时之听榜,焦灼不可名状。”随后他告诉女儿,心绪不宁,我便读书养花。信已经结尾,他还不忘讲一则笑话,我有一件极可笑之事告诉你,以博一粲,前日农林部欲请荷丈为参事,荷丈三次力辞,该部总长不理,呈请大总统任命,弄得荷丈不得不仓皇发电总统,哀求他不要下发此令,“秉丈在座大笑,谓荷丈被人强贩入奴栏。”此信,表达了他对政党政治、议会政治以及竞选活动的追求与对官僚政治的鄙夷,还表达了他在新的民主政治中勇于“试错”而又不为政治所囿的“美少年”心情。

  1916年,梁在“给娴儿书”中写道:“每日读书甚多,拟著一书,名曰‘泰西近代思想史论’,觉此于中国前途甚有关系。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两年来所境较安适,而不知不识之间德业已日退,在我犹然,况于汝辈。今复还我忧患生涯,而心境之愉快,视前此乃不啻天壤,此亦天之所以玉成汝辈也。”

  1926年,梁住进医院,写了一封“与孩子们书”,开始“安排”孩子们:“我的计划,本来你们姐妹弟兄个个结婚后都跟着我在家里三年,等到生计完全自立后,再实行创造新家庭。”长子思成婚后必须迎养岳母林徽音母亲,必须自立门户,生计问题,刻不容缓。他担心思成学的都市设计,怕缓不济急,他让“思成可细细审度,回我一信”。同时希望思永、思庄将来能当他的助手,因为“中国史非一人之力所能成”,他二人还可以“把我的工作结果译成外国文”。同年另一封“与孩子们”书里,充满了他的欢声笑语,他住在协和医院304号病房,把吃饭用的餐盘当桌子使用,将他的快乐情绪传达给孩子们。可3年后的一天——1929年1月19日,他因协和医院值班护士误标了手术位置,鬼使神差般地死于手术医生之手。

  “美少年”都这样死去,亚历山大、霍去病无不死于突如其来的偶然性,用三千年文明造就的中国近代史上最后一位“美少年”,他也这样如梦幻泡影般死去,可他临死前已留下《少年中国说》,如今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少年”的心情,哪儿会有《少年中国说》的觉醒?

  (作者单位系南开大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