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幸福超过任何褒奖 □ 本报记者 宋 鸽 □ 杨丽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伟花总是这么激情四射,活力十足!”每当听完她的课,同事们总要发表这样的评价。

  “她让我们爱上数学课,爱上讨论,爱上争辩,更爱上展示!”学生们总是这样自豪地赞叹。

  “作为老师,我更喜欢让自己穿梭在孩子们中间,触摸着孩子们的心灵,与他们共舞,跟上孩子们的脚步,一起跋涉,一起去寻找我们心中的春天。”她说。

  她,就是河北省滦南县坨里镇初级中学教师桑伟花,一个更喜欢把自己定位为普通数学老师的副校长,一个容易点燃自己,又极易感染别人的课改领头人。

  把孩子的心留在课堂

  20岁那年师范毕业后,桑伟花回到了家乡——河北省滦南县南堡镇,任教于南堡镇初级中学,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班主任,讲台一站就是12年。那时的她对教育充满了热情,希望能成为一位好老师,让孩子们爱上学习,爱上她。

  记不清多少次,晚上陪着学生一起回家,把工作延伸到了家里;数不清多少回,凌晨把学生堵在被窝里,拉回了即将辍学的渔乡孩子;不知道多少回,陪逃课的孩子谈心,让一颗颗对知识麻木的心渐渐张开了翅膀;一周周的寄语,一天天的心灵对话……每一天都在围着学生乐,陪着学生忧的忙忙碌碌中度过。终于,当一次她外出回来,孩子们欢呼雀跃着从教室里跑出去迎接她……那情景,绝不是单单迎接一个久别的亲人。从此,感动在她的人生字典里,不再只是一个词语,更是她不断前行的力量。

  把学生拉回了学校,桑伟花又想着把孩子的心留在课堂。她相信,真正能够留住孩子的一定是课堂。于是,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节课,努力让自己话语幽默、诙谐,让孩子们喜欢。为了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她坚持让学生参与思考讨论的过程、说思路、讲框架、爬黑板,每节课都让学生动脑、动嘴还要动手,而不仅仅是听听说说。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孩子们与她相处甚欢,其乐融融。

  “这是一位优质老师上的一节优质课”

  2010年,桑伟花迎来了生命中的又一个春天。她被调到了滦南县坨里镇初级中学任副校长,并担任一个班的数学课。时值全县课堂教学改革全面铺开,她又给自己重新的定位:赶上这班车,带上一班人,走上课改路。

  于是,她又开始了新的学习,开博客,上论坛,她开始不满足仅仅让孩子升入重点高中这个目标,她更希望看到孩子们幸福充实地走出校园。她思索着,每一个用45分钟累计的生命里,需要怎样的体验?她努力在每一个45分钟里,让孩子的学习多些味道,给孩子多一点文化与人格的浸润,让课堂不止于智育,让生命多维度地绽放。

  于是,桑伟花又开始尝试自主学习,尝试小组合作。

  刚开始,因为自主学习时间不能保证,预习不充分,学生的展示仅停留在羞答答地念答案,无激情、思辨与灵性可言,这样的展示无法捕捉住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于是,她便拿出课上时间与孩子们一起预习,讨论,一节不行,就和孩子们学两节,慢慢地,他们学会了勇敢的表达,学会了互相尊重,学会了与人合作,也学会了在展示中用一些小策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一次全县骨干教师示范课上,第一个站出来的学生冯娇,落落大方:“同学们,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可以借助数轴,直观的观察很容易,但画数轴会占去我们很多的解题时间,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绝对值来比较,尤其是两个负数。大家看,我准备了两组数,我们来按照这个方法试一试……”冯娇的展示让在场的老师、校长喜上眉梢,这个孩子在这样的课堂上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东北师大的朱玉民教授更是对桑伟花的这节课给予了很高评价:“这是一位优质老师上的一节优质课。”

  点燃孩子们的热情

  但是,问题也来了。因为过多的表扬与奖励,缺乏适当的监控与批评,课堂上的展示渐渐有些偏离,孩子们更愿意通过各种形式获取小组的积分,而少了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与挖掘,甚至有的学生对对子和小组产生了很大的依赖。其实这是很多学校在课改推进过程中面对的共性问题。

  “为什么孩子更愿意用各种形式来吸引同学,而不是用自己独到的见解或做法来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呢?”“为什么很多同学想去依赖别人而不愿自己去动脑想一想呢?”桑伟花开始把组长召集到一起,开始着手组内小对子的管理研究,把对子“捆绑”,让对子之间既合作又互相监督。她希望,通过这种举措,让学生懂得在合作中进步,在竞争中成长。

  同时,针对各种评价不及时、过于单调的问题,桑伟花又开始了新的“研究”。一次偶然看到“想要什么就评什么,评什么就有什么”,桑伟花一下子豁然开朗:评价必须是多元的,而且是与时俱进的,因为学生是立体的,生命是厚重的,课堂是发展的,评价的形式更不能单一。

  于是,她在课堂上告诉学生:“孩子们,我希望你们的课堂是五彩斑斓的,我希望你们们的青春是绚丽多彩的,我希望你们的中学时代是值得回忆的,我希望你们中的每一个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自己。我想征求大家的意见,这节课的录像我想通过微博传到网上……”一时,孩子们兴奋极了,似乎他们每一个青春的毛孔都被打开了。

  孩子们的热情被点燃了,她欣喜于自己执著的坚持和探索,终于明白:高效课堂,不是多展示了几个问题,而是让更多的孩子愿意参与学习,懂得珍惜青春,绽放自己的美丽;不是孩子们装下了多少知识,背下了几本书,而是他们学会了多少本领,磨砺了什么样的品性!这些坚持,源于她对每一个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在践行课改的路上,谁都无法绕过一些困惑与迷茫,也常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评比而纠结,桑伟花也没有例外。在一次次的坚持中,她越来越感觉到:对于孩子们,生命成长的历程比卷头那个没有立体感的分数重要得多,而对于她,能够陪着孩子们快乐地学习,自由地成长,能够循着规律去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这种幸福感已超过任何褒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