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2-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同属非义务教育,财政何故偏心

    事件:据报道,2015年,北京市市级财政预计将在学前教育中支出2.86亿元,而高中教育支出则为7.07亿元,是前者的两倍多。对此,北京市人大代表王幼君发问:同样不属于义务教育,为何明显厚此薄彼?

    点评:王幼君认为,一般行业里,年轻夫妇的收入普遍低于中年人,加上幼儿园收费较高,政府资金如此投入,会让本就经济紧张的年轻人负担加重。同属非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差距这么大,说得过去吗?大量研究表明,学前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自身发展,而且对整个家庭和社会都有促进作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作为经济增长重要手段。相比于许多国家,我国对于学前教育的投入比例还很低,历史欠账多是导致“入园难”、“入园贵”的重要原因。人大代表此问,问出了民意,也提醒政府部门做财政预算时要想想,心里应有一杆怎样的秤。

    破解“入园贵”需从源头着手

    事件:虽然政策允许“单独二孩”,但据中新网调查,许多夫妻因养孩子压力太大不想要二胎,很多幼儿园学费都远超大学。谢女士表示,自己孩子在北京四环某小区读私立双语幼儿园,一个月学费3400元,饭费一天20元,学杂费一年1600元,基本上一个人的工资都给了幼儿园;而公办幼儿园则“入园难”,去了三次都被拒了。

    点评:公办园性价比高,但数量少、“入园难”;民办园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幼儿入园问题,但优质学位仍供不应求、“入园贵”。要改变这一现状,还需从源头着手,解决幼儿园优质学位供需矛盾。教育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如果单纯靠政府兴办,显然压力过大;但若任由市场调节,就可能变为纯粹的营利机构,丧失了公益性。为了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普惠学位的需求,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加紧对政府与市场合作办园之路的探索,充分将“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才能破解“入园贵”难题。

    岂能从幼儿口中“夺食”

    事件:日前,《经视大调查》记者突访了湖南省邵阳县岩口铺镇幼儿园,看到幼儿都在吃着仅有萝卜汤和米饭的“汤泡饭”。在这所有270个孩子的幼儿园里,每天竟然只采购10斤肉,账簿上却被虚构成四五十斤。据计算,通过克扣伙食费,幼儿园每天能净赚500元。

    点评:该事件一经爆出,许多网友纷纷表示愤怒,呼吁严惩幼儿园,也有不少网友指出,自己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就是这样的伙食。《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明确规定,在膳食营养方面,托幼机构应根据儿童生理需求制定膳食计划,“食物要多样化且合理搭配”。然而,有些黑心幼儿园却为谋私利,罔顾幼儿利益,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从弱小的幼儿口中“夺食”,良心何在?幼儿园饮食规范问题,不仅需要良心园方,也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将国家工作规范落到实处,加强监管。

    幼儿园变工地,孩子安全谁买单

    事件:轰鸣的电钻,横竖交错的脚手架,施工材料到处堆积……俨然成为施工现场的广东佛山市禅城区东升幼儿园内,却随处可见幼儿活跃的身影。据报道,该园老楼因外墙脱落正在进行装修,幼儿却照常上课。

    点评:幼儿园变工地,嘈杂的空间中,幼儿基本的人身安全都难以得到保证,更别提良好的学习环境了。虽然园方称有两教一保专门看管,防止幼儿发生意外,但即便如此,幼儿人数众多,且好奇心强,天性好动,万一脱离教师视线发生意外,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退一步讲,即使看管得当,但施工现场粉尘飞扬,各种材料散发异味,轰鸣声不绝于耳,难保不会对幼儿健康产生影响。作为幼儿主要活动场所之一,幼儿园有责任营造安全、舒适的教育环境。工期不过三天,放假又何妨?对待幼儿安全问题,来不得一丝疏忽。

    (实习生 李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