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里藏着的数学秘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2-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CFP供图

    花费很长时间制作了精美的材料,投放到数学益智区,但孩子们玩了5分钟就不玩了。如何调整材料才能更好地发挥区域游戏培养幼儿数学思维的功能和价值呢?

    ■王莉

    区域游戏是一种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幼儿有充分的活动时间、空间,可以与材料进行交互作用,并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进行操作实践,从而获得大量的数学感性经验。因此,我们在对幼儿区域游戏中的数学教育进行反思后,确定着重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让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经验。

    提供低结构化隐含数学内容的材料

    区角活动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我们提供的材料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吗?小班教师说,自己花费很长时间制作了精美的材料,投放到数学益智区,但孩子们玩了5分钟就不玩了。大班教师也说,自己打印了许多关于分合的彩色实物图,放在区角供孩子们操作,可是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们并不喜欢。

    经过反思,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师提供的是高结构化的作业性材料,孩子感觉不是在游戏,加上有的教师总是以固定套路进行指导,对游戏材料的玩法规定得很单一,所以幼儿不感兴趣。那么,如何调整材料才能更好地发挥区域游戏培养幼儿数学思维的功能和价值呢?

    经过讨论之后,我们及时调整了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一方面,材料需隐含数学学习内容;另一方面,材料要注重开放性、非结构化、丰富性、层次性。比如,类、序、对应是数学思维的主要成分,我们在科学区中提供了各种操作材料,幼儿可以进行多角度分类,还可以进行对应匹配连线。益智区提供了大小、重量不一的物品,幼儿可对物品进行两两比较,也可以将多个物品进行排序、比较、推理、判断等。数量关系是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我们在“动物玩具超市”里提供多种小动物玩具,以及制作的1元、2元、5元纸币,顾客购买物品后要付款,收银员有时则要找给顾客零钱,在此过程中,他们要进行加减运算。空间与图形、模式规律排序也是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因素,我们在益智区提供了各种动物拼图、七巧板,供幼儿拼拼玩玩,还制作了红、蓝两幢楼房,幼儿可根据动物的门牌号码给动物找家。

    通过观察反思助推幼儿游戏

    美工区“给小猫家设计瓷砖”的游戏,要求颜色花纹有规律地排列。幼儿在设计装饰瓷砖时,教师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幼儿设计的是AB模式,横着涂色且始终保持这个规律,有的到第二行,换成BA模式;有的幼儿设计的是AABB、ABC或ABCD模式,他们在第一行横着涂色,到下面就开始竖着涂色了,但看上去规律保持不变。菁菁在第一行涂了8种不同的颜色,第二行跟第一行一样,但是第三行,她换了一种又一种颜色。我轻轻提醒她:“你为什么涂得跟上面两排不一样?这样看上去好像乱了,没有规律了。”菁菁说:“我是倒过来涂的,上面最后一种颜色变成下面第一种颜色……”我仔细一看,还真是这样,8种颜色顺序正好全都倒了过来,一点也不差。

    通过反思,我发现孩子在模式排序方面的思维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始终是AB模式的幼儿,已具备了初步的模式规律排列的能力;有的到第二行变换成BA模式,说明他们具有了一定的逆向思维;还有的在第一行设计好模式后,到下面直接大面积地竖着涂了,这些幼儿找到了捷径,发现了既能保持规律又能快速涂色的方法。菁菁能将8种不同颜色的顺序倒过来,说明她的逆向思维和序数概念发展得非常好。如果教师不仔细观察,很难客观地了解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发展水平。

     适时把握介入指导的时机

    在益智区“动物找家”游戏中,维维先把门牌号是202的奶牛送到了二楼的第二个房间,接下来又拿出门牌号是202的小马,迟疑了一下,放到了102的位置。我看维维放错了,就有点急,马上问她:“你为什么把小马放到这儿?它们的门牌号是几啊?”维维说:“都是202。”我想引导她思考,但是又担心她不懂,于是拿了一个门牌号是102的熊猫让她送。她看了一下,把小马放到旁边,将熊猫放在了102的位置。我问她:“熊猫的门牌号是几?”她说:“是102。”我又问:“它应该住在哪里呢?”她说:“住在一楼的第二间,先看第一个数字。”然后我继续问:“那202的小马住在哪里呢?”旁边的小朋友加入了讨论,说相同的门牌号码可以住一起,她受到启发,把门牌号是202的小马放到了奶牛边上。维维对这些门牌号码中最后的数字“2”表示的含义是理解的,但她对第一个数字的理解不是很明确,由于思维定式,她认为一个房间只能住一个动物。

    在后来观看分析这段游戏视频时,一些教师认为我在维维游戏时介入得有点早,完全可以等维维把小动物们都送完,让她自己去观察对不对,假如她没有发现,教师就可以介入了。由于我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失误、失败过于敏感,没有耐心等待,在发现孩子操作错误或遇到困难时,急于引导其改正,影响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还有一些教师在游戏中过度介入,或者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剥夺了孩子探索的权利。当教师发现幼儿的错误后,正确的策略和做法应该是:不直接指出,让幼儿充分“暴露”自己的错误,引导幼儿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并观察其表现,从而真实地看到幼儿的发展水平,再进行有目的的引导。 

    (作者系江苏省金坛市实验幼儿园文萃分园园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