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两天出国期,还要惊动外交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高毅哲 3月8日发自北京

    “我只是想申请延长两天出国期限,有关部门却让我去和外交部联系,要外交部批准。我至于吗?”在今天的政协教育界别小组会上,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檀润华大倒苦水。

    2014年,檀润华应邀赴美国参加会议,并打算与4所高校商谈合作,然而,他得知只能出国5天。他想多申请两天,却获得上述答复。

    放下这个答复,檀润华想把日程安排紧凑一点,多去几所学校,但他又被告知,5天时间并非他想象中的120小时,而是从出发之日算起,到抵达国内的日子,不得超过5天。

    偏偏他出发时订的是趟晚上的航班。

    会场上,讲到这里时檀润华忍不住笑出声,很多有相同遭遇的委员也大笑。

    白白浪费了一天的檀润华最终发现,这趟出国的有效工作时间只有一天半,只能拜访一所学校。 

    “以后就是让我出国我也不去了。办理一大堆手续就够劳神了,最后还只有一两天做工作,太折腾。”檀润华说。

    据了解,这一限制依据的是2013年多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省部级以下国家工作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的意见》,意见对出国时间限定为一国5天、两国8天、三国10天。 

    多位政协委员表示,高校人员并非公务员,出国却也照此管理,这使他们非常为难。在高校学术交流日益国际化的今天,这对高校非常不利。 

    2013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24届院士大会在阿根廷举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郑晓静应邀出席,并成为当时仅有的两个大会邀请报告人之一。不过,郑晓静获得的出国日期依然是5天。 

    阿根廷是地理意义上真正和中国处于地球两端的国家。郑晓静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这非常不礼貌。为什么别人听你作报告,你却不能听别人作报告?”郑晓静说。 

    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讲了自己的见闻:“一个国际学术会议,校长出去开到一半,只能回来,然后书记接着出去开下一半。这很可笑。有时候这已引起国外高校的误解,认为我们不尊重他们。”

    记者注意到,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曾公开撰文,称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对学校和科研单位扭曲中央精神,把八项规定用在大学老师和科研人员身上,限制他们出国学术交流的做法提出批评。文章中说:“他(俞正声)严肃地指出,这些规定本来是限制领导干部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出国考察,现在却用来限制专家们正常的学术活动,是不应该的。一个好政策推向极致,可能就是对好政策的反动和扭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