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孩子运动起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投沙包 张春铭 摄

    ■本报记者 张春铭 李小伟

    你见过全校每个孩子都参加跑步比赛的运动会吗?你见过没有冠亚季军,只有优胜队的运动会吗?你见过全校近600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参加四五个项目的运动会吗?没有看错,日前在北京石油学院附属第二实验小学举行的全员运动会上,这些都成为现实。

    每个孩子都是主角

    发令枪响,红队、蓝队的小朋友们从六条赛道开始奔跑。每个孩子都为自己是运动员而兴奋、快乐着。轮到自己跑的时候,小拳头攥得紧紧的。与普通运动会不同,全校所有小朋友都参加了运动会的短跑项目。

    “全员运动会,顾名思义,就是所有孩子都参加,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运动会项目,保证全校每名学生都能参加四五项,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北京石油学院附属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刘芳自豪地说。兴之所至,刘芳还担任鼓手,给孩子们敲大鼓加油。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第二实验小学生源100%为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为使每一个孩子都变得自信、阳光,都能灿烂绽放,塑造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新形象,学校以“德育为先,发展体育特色”的办学思路。体育一直都是学校的特色。刘芳介绍,全员运动会是学校第一次探索,以往也是常规的竞技运动会,由有体育特长或者爱好的学生参加,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为了更好地贯彻学校体育教改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能,更新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模式,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落到实处,学校探索了“全员运动会”的做法。

    身体好,才能帮助别人

    赛场旁边,郑妈妈正举起条幅给孩子们加油。郑妈妈女儿郑倩在二年级(2)班,儿子在一年级(4)班。今年郑妈妈要陪孩子们参加运动会中的亲子项目——亲子抢凳子。

    “女儿说自己大了,能照顾好自己,让我多照顾弟弟,陪弟弟参加运动会。”郑妈妈说,女儿郑倩今年参加了好多项目,她都说不上来了。学校开展全员运动会,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了锻炼,这种形式真好!

    “全员运动会,就是希望每个孩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让每个孩子都真正运动起来,能激发每个孩子的兴趣。”刘芳说,我们希望通过运动,让每个孩子绽放童真笑脸。

    作为一所体育特色校,体育锻炼已经深入人心。“花样跳绳”“篮球”“短网”都是学校的特色体育课程。花样跳绳社团获得两个全国单项一等奖,北京市级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街舞社团获得市级比赛二等奖一次;健美操社团、网球社团都获过奖。

     在运动中融入课程教学

    操场上,一二年级的孩子们按班级为单位分为四组,站成四个圆圈,头上的红色、蓝色帽子代表了自己所属的红队和蓝队。大家紧张地等待哨声吹响。“嘘——”随着投球入筐的开始哨声响起,操场上,四组围成圆圈的一二年级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从各自圆心处抢起沙包,投入圆心处的篮球筐。时间到后,四个篮球筐装了不少沙包,四组学生如何在最短时间分出胜负呢?学校采用了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数数。裁判员带领大家,每数一个数,各队就在志愿者和分裁判的帮助下,从篮球框中抛出一个沙包。坚持到最后的那个队,就是获胜队伍。

    运动会一般都会分出冠亚季军,全员运动会怎么分胜负?学校老师介绍,运动会的各个项目采用优胜计分方式,以红、蓝两对中的各班级得分累计相加后,计算总成绩,分数高的队伍为最终优胜队。

    如果没有一二三等奖,孩子们会不会有遗憾呢?“这次全员参加的运动会,采用红队、蓝队的方式,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精神,让孩子们学会了合作,相互尊重,又融入了我们的道德教育。”刘芳说。

    “其实,不仅仅是数学、德育,我们运动会的很多环节,都融入了我们日常的课程设计。”刘芳随手一指,“比如我们运动会的优胜旗,就是学校的衍纸社团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己设计、绘画的。”

    “运动会的项目设计集趣味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突出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充分体现了学校‘合一教育’的办学理念。真正使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使体育教学内容的落实更具体。”刘芳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