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有了驾驶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刘连荣 记者 曹曦)网络就像路,应用系统就像车,使用者就像一流的驾驶员,这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佳木斯职教集团近年来精心打造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但修好了路,配好了车,而且培训了一批技术卓越的驾驶员。作为校园网络的使用者,师生们一流的实际应用水平佐证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功,为其盖上了一枚大大的优质章。

    作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老工业城市,佳木斯市及周边经济发展渐入加速期,形成了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和能源化工三大产业,企业对高级技术人才求贤若渴。2006年,佳木斯职教集团应时组建。目前,该集团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教职工881人,在籍学生总数2.1万人。

    “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要营造一个动态开放社会化的学习研究环境,深化素质教育,从而拉动学校跨越式发展。”佳木斯职教集团示范校建设办副主任李尚涛说。  

    风物长宜放眼量。2011年,佳木斯市技工学校展开了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学校投入了近千万元资金,建设了一个覆盖全校,包含管理、教学、辅助教学等平台的数字化校园系统。

    王永成工作室就在那时开始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该工作室应用数字化技术把相关的几本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开发了《机械制图教学平台》课件,解决了教具不足、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学习手段单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实现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创新。

    2013年,职教集团成为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单位,在原有系统基础上成功地完善和改进了学校的数字化校园网络。将原来的以业务应用为主,转为向广大使用者服务为主;将原来的只有教师参与的网络,转变为学校管理者、一线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企业可以共同参与的系统平台。

    两年来,学校建立了异地移动网络办公系统,使得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在异地或者家中就可使用校园网络;建设了面向管理者、教育者、被教育者、家长及企业的客户服务平台,使得全社会都可以通过电子平台参与学生的教育;建设了移动业务系统,使用者在任意时间、地点,用任意支持网络互联功能和网络浏览功能的设备都可以访问数字化校园网络,无纸化办公、研讨、学习、管理等工作变得轻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外派培训和专家入校培训,提升了广大教职员工使用和维护数字化校园的能力和热情。录播系统、精品课系统、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使得教师拥有充分且有效的工具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新的教学方法实验,也满足了区域内非本校学生在远程异地学习技能和知识的愿望。

    国家共建共享资源库的建立更加注入了活力,与网络教学平台等其他资源类系统一起,为区域内其他兄弟院校提供了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带动了本地职业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步伐。

    改造完善的数字化校园网络,充分体现了学校服务、互动、共享、参与的信息化建设理念,支持了学校其他专业和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的建设,提升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本地区的其他兄弟院校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建设案例及精品资源。

    2014年12月,在北京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上,经过两天的现场角逐,王永成工作室团队参赛作品脱颖而出,获得四个一等奖、两个单项奖,是黑龙江省唯一获奖单位,成为该集团两年来精心打造高标准数字化校园的一枚硕果。

    “在不远的将来,学校将利用云计算技术,充分整合现有软硬件基础,搭建区域内领先的校园私有云,形成具有本校特色、高技术水平的信息化校园。”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负责人冯继伟描述了这样的前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