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共13分)《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七年级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初中语文 > 散文阅读/2017-12-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共13分)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④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小题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小题2:指出文中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4分)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含义: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含义:      
小题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它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经历,加上你的切身体验和独特感受来谈一谈你的认识?(2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小题1: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了
②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小题1:① 说 通  悦   含义:高兴        ② 知 通 智 含义: 聪明 智慧
小题1:看见贤人就要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先解释这句话意思,后结合自己实际谈谈体会。)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温”(温习)、“故”(学过的知识)、“师”(老师)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定)、“任重”(肩负着重大的使命)等翻译准确。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1:试题分析:“说(yuè)”,通“悦”,愉快、高兴。   “知(zhì)”,通“智”,聪明、智慧。
点评: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其基本内容。
小题1:试题分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的含义是“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自己内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在学习或生活中,我们要向那些品行端庄、有聪明才干的人学习,同时,要对照那些犯错或做坏事的人,看看自己是否也和他们一样,并要及时改正。
点评:解答本题时,先要深入理解句子含义,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领悟句子的内涵,从中获得自己的认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