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王安石臣前蒙陛下问及本朝所以享国百年、天下无事之故。窃惟念圣问及此,天下之福;而臣遂无一言之献,非近臣所以事君之义,故-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王安石
臣前蒙陛下问及本朝所以享国百年、天下无事之故。窃惟念圣问及此,天下之福;而臣遂无一言之献,非近臣所以事君之义,故敢昧冒而粗有所陈。
伏惟太祖躬上智独见之明,而周知人物之情伪,指挥付托,必尽其材;变置施设,必当其务。故能驾驭将帅,训齐士卒,外以捍夷狄,内以平中国。于是除苛赋,止虐刑,废强横之藩镇,诛贪残之官吏,躬以简俭,为天下先。其于出政发令之间一以安利元元为事。太宗承之以聪武,真宗守之以谦仁,以至仁宗、英宗,无有逸德。此所以享国百年而天下无事也。
仁宗在位历年最久,臣于时实备从官,施为本末,臣所亲见。尝试为陛下陈其一二,而陛下详择其可,亦足以申鉴于方今。伏惟仁宗之为君也,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出于自然,而忠恕诚悫,终始如一,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终不忍加兵。刑平而公,赏重而信。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自夏人顺服,蛮夷遂无大变。边人父子夫妇,得免于兵死,而中国之人,安逸蕃息,以至今日者,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不忍加兵之效也。大臣贵戚,左右近习,莫敢强横犯法,其自重慎,或甚于闾巷之人,此刑平而公之效也。募天下骁雄横猾以为兵,几至百万,非有良将以御之,而谋变者辄败;聚天下财物,虽有文籍,委之府史,非有能吏以钩考,而断盗者辄发;凶年饥岁,流者填道,死者相枕,而寇攘者辄得。贪邪横猾虽间或见用未尝得久:此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之效也。升遐之日,天下号恸,如丧考妣:此宽仁恭俭,出于自然,忠恕诚悫,终始如一之效也。
(有删改)
[注] ①元元:老百姓。②申鉴:作为……的借鉴。③邪:奸邪。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周知人物之情伪     周:周围
B.边人父子夫妇,得免于兵死兵:战乱
C.虽有文籍,委之府史委:交付
D.非有能吏以钩考钩考:查考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属于宋朝得以“享国百年”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①除苛赋,止虐刑 ②躬以简俭,为天下先 ③升遐之日,天下号恸,如丧考妣 ④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 ⑤刑平而公,赏重而信 ⑥中国之人,安逸蕃息,以至今日者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④⑤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文的写作缘于皇帝向王安石询问宋朝统治上百年且天下无事的原因,王安石在文中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尽到了作为皇帝近臣的责任。
B.文章历数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清明正确的内政外交政策,指出这是宋朝百年无事的根本原因。
C.文章详写了仁宗在位时的政治、外交等方面的举措及其获得的成效,意在为当朝的皇帝提供借鉴。
D.因为仁宗时刑罚公正、赏赐很重而守信用,所以皇亲国戚能守法自重;水旱灾年,偷盗财物的人能很快被捕获。
小题4:请把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其于出政发令之间,一以安利元元为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贪邪横猾,虽间或见用,未尝得久。(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选自《孟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太祖在制定政策发布命令的时候,一切(或“全都”)以百姓能平安、得利为准则。(“一”“安利”与句意各1分)(2)审理案件尽量使犯人能够活下来,特别憎恨官吏对百姓的残暴骚扰。(“生”“特”与句意各1分)(3)贪婪奸邪强横狡猾的人,即使偶尔被任用,(也是)不能够长久。(“间或”“见”与句意各1分)
小题5: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试题分析:
小题1:周:详尽,全面。
试题分析:
小题2:③⑥都是君主施行仁政的结果。
试题分析:
小题3:“历数……内政外交政策”错误。
试题分析:
小题4:略
试题分析:
小题5: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定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王安石臣前蒙陛下..”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