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无盐女齐有妇人,极丑无双,号曰“无盐女”。其为人也,臼头深目,长壮大节,昂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胸,皮肤若漆。行年三十,无所容人,街嫁-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无盐女
齐有妇人,极丑无双,号曰“无盐女”。其为人也,臼头深目,长壮大节,昂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胸,皮肤若漆。行年三十,无所容人,街嫁不售,流弃莫执,于是乃拂拭短褐,自诣宣王,愿一见,谓谒者曰:“妾,齐之不售女也,闻君王之圣德,愿备后宫之扫除,顿首司马门外,唯王幸许之。”谒者以闻,宣王方置酒于渐台,左右闻之,莫不掩口而大笑。曰:“此天下强颜女子也。”于是宣王乃召见之,谓曰:“昔先王为寡人取妃匹,皆已备有列位矣。寡人今日听郑、卫之声,呕吟感伤,扬《激楚》之遗风。今夫人不容乡里布衣而欲千万乘之王亦有奇能乎?”无盐女对曰:“无有,直窃慕大王之美义耳。”王曰:“虽然,何喜?”良久曰:“窃尝喜隐。”王曰:“隐固寡人之所愿也试一行之。”言未卒,忽然不见矣。宣王大惊,立发隐书而读之,退而惟之,又不能得。明日,复更召而问之,又不以隐对,但扬目衔齿,举手拊肘曰:“殆哉!殆哉!”如此者四。宣王曰:“愿遂闻命。”无盐女对曰:“今大王之君国也,西有衡秦之患,南有强楚之仇,外有二国之难,内聚奸臣,众人不附。春秋四十,壮男不立,不矜众子,而矜众妇,尊所好而忽所恃,一旦山陵崩弛,社稷不定,此一殆也。渐台五重,黄金白玉,琅玕龙疏,蓑珠玑,莫落连饰,万民罢极,此二殆也。贤者伏匿于山林,谄谀强于左右,邪伪立于本朝,谏者不得通入,此三殆也。酒浆沉混,以夜续朝,女乐俳优,从横大笑,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秉国家之治,此四殆也。故曰:‘殆哉!殆哉!’”于是宣王掩然无声,意入黄泉,忽然而昂,喟然而叹曰:“痛乎无盐君之言吾今乃一闻寡人之殆寡人之殆几不全。”于是立停渐台,罢女乐,退谄谀,去雕琢,选兵马,实府库,四辟公门,招进直言,延及侧陋,择吉日立太子,进慈母,显隐女,拜无盐君为王后,而国大安者,丑女之力也。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二》)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街嫁不售,流弃莫执     执:捡拾
B.立发隐书而读之发:发现
C.意入黄泉,忽然而昂昂:抬头
D.四辟公门,招进直言辟:敞开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无盐女以智勇晋见齐王”的一组是(3分)(  )
①闻君王之圣德,愿备后宫之扫除
②无有,直窃慕大王之美义耳
③不以隐对,但扬目衔齿,举手拊肘
④一旦山陵崩弛,社稷不定
⑤莫落连饰,万民罢极
⑥邪伪立于本朝,谏者不得通入;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秉国家之治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盐女形貌极丑,皮肤漆黑,三十岁还无人娶她,自己去找婆家,也没有找到,是一个被人认为丢在路边也没有人要的女子。
B.无盐女自己去找齐宣王,要求晋见,向齐宣王表示,愿在后宫充当杂役,遭到了王宫门卫和齐宣王亲信们的嘲笑和讽刺。
C.齐宣王以宫中各种职位已经安排满为借口,称自己正忙着在宫中发扬郑、卫两国音乐的风格,拒绝了无盐女的请求。
D.无盐女的才能引起了齐宣王的兴趣,而无盐女引而不发,利用齐王想知道自己才能的心理,向他进谏所面临的四大危险,使齐王顿悟而纳谏除弊。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夫人不容乡里布衣,而欲千万乘之王,亦有奇能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隐固寡人之所愿也,试一行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痛乎无盐君之言,吾今乃一闻寡人之殆,寡人之殆几不全。(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邹穆公有令:食凫雁者必以秕,毋敢以粟。于是仓无秕而求易于民,二石粟而易一石秕。吏以为费,请以粟食之。穆公曰:“去,非而所知也!夫百姓煦牛而耕,暴背而耘,苦勤而不惰者,岂为鸟兽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邹民闻之,皆知其私积之与公家为一体也。
(选自贾谊《新书·春秋》,有删改)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1)现在你这样的人,连你故乡的普通百姓都无法接受,却要在一个大国的君主这里找出路,难道你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吗?(2)隐身向来是我的愿望,你试一次吧。(3)听了无盐君的话,令人感到很痛心啊!我现在才明白我的危险,我差一点儿就要国破家亡、性命不保了。
小题5:粟米/人之上食/奈何其以养鸟也/鸟苟食邹之秕/不害邹之粟而已/粟之在仓与其在民/于我何择?


试题分析:
小题1:发:打开。
试题分析:
小题2:题干中说的是“晋见”,即求见时的情况;而不是“进谏”,即向齐宣王进言献策。所以,①②③全是无盐女不惧貌丑不能出嫁而敢于见齐王,显示了她的勇敢,见到齐宣王后,以引而不发的方式讲出进谏的理由,显示了她的智慧。而④⑤⑥全是讲无盐女进谏的内容,尽管这些内容是她的智慧的表现,但不符合题干“晋见”的要求。
试题分析:
小题3:B项中“向齐宣王表示”的说法不合文意,文中是向王宫的门卫“谒者”表示,以求见齐宣王,而不是在齐宣王面前直接表示。同时,“遭门卫……嘲笑讽刺”的说法也不合文意,文中没有提及门卫嘲笑讽刺的信息。
试题分析:
小题4:略
试题分析:
小题5:邹穆公下命令:饲养野鸭和大雁只能用瘪谷,不许用小米。因而仓库里的瘪谷吃光了,于是到民间去换,两石小米才换来一石瘪谷。主管官吏认为不合算,建议用小米来饲养。穆公说:“去吧!这不是你能明白的!老百姓把牛喂饱了才能耕田,在太阳底下弯腰耘地,辛勤劳苦不敢休息,难道是为了鸟兽吗?小米,是人的上等食物,怎么能用它来喂鸟?假如鸟吃的是邹国的瘪谷,并不损害邹国的小米呀!小米在国家仓库里还是在老百姓手里,对于我而言有什么不同呢?”邹国的老百姓听穆公这样说,都懂得了私人的储粮和公家的积蓄是一回事。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无盐女齐有妇人,极丑无双,号曰“无..”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