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伯牙美妙的人生遇合终成缺憾。孔子周游海内,所见八十余君。弟子三千,达-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伯牙美妙的人生遇合终成缺憾。
孔子周游海内,所见八十余君。弟子三千,达徒七十余人。以此游,仅至于鲁司寇。其人生遇合并不如意,政治理想成为空谈。
马周,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贞观五年,为太宗所悦,授监察御史,奉使称旨。幸遇于太宗,成就他辉煌的人生。
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拜会于他,问以统一天下大计。后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幸遇于刘备,成就了千古名臣。
要求:
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写作例文】
生命的遇合
窗外那片黄花,一天天地怒放,尽情吐露生命的芳华。曾经窃窃想,那花是为我而开的。为了与我的一场生命的遇合,静静地开在那里,远远地凝望那扇窗,偶然的一个阴雨日子,我一次偶然地驻足,偶然的一瞥,那黄花便与我有了默契。于是每每走过那窗,心中便有了一份殷殷的牵念。
我和那黄花,隔了远远的距离,远远地守望,是上天安排的一场缘分。让我们在这样茫茫的红尘中相见,自当以感恩的心去珍惜的。可是,即便相见,即便牵念,即便那花痴痴地守望,我走到他们的生命中,我是否是知花的人呢?抑或花是否知我呢?即便相知,那花确只为我朝朝暮暮的等待,那份守望的寂寞,那种风雨的际遇,哪一样不是在侵蚀他们的生机呢?终于等到我无心的一瞥,终于等到我每日的关注,而我除了这份远远的守望,除了心中默默的感动,还能做些什么呢?
我看到那花如金的灿烂,而这灿烂的明天便是花落无凭。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勇气,一直看着那些灿烂的生命走向凋零。
其实,人生中种种的遇合都是大同小异的,只是必然造就的一种偶然。天光云影,映于半亩方塘,可是那天,那云,那塘谁又是谁的期盼呢?我们在一种偶然里遇到那盛开的花,遇到一棵孤独的树,遇到一泓秋水,以为他们是为了和自己践约的,其实无论怎样,无论我们是否见到他们,他们都是存在的,没有我们的目光,他们的生命依然不会寂寞。
这时我终于知道,那花并不是为我而开的,他的生命是自然的规律,不会因我而改变。我只是他生命中匆匆的过客,抑或他是我生命中的过客,匆匆的凝眸,之后便是各自走开。我们同父母,子女,爱人,朋友甚至敌人难道不也是这样的一种遇合,或短短只是即日即时的遇合。相遇时可能演绎了许多悲欢离合,可能精彩了自己的生命,可是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彼此相离的,那时是悲?是痛?是忧?是喜?
古人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说的人似乎充满了遗憾和惆怅,其实呢,相见又能如何呢?早晚的分离,倒不如当初的遥遥相思了。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下笔之前,应先准确把握材料所蕴含的意思。题中列举了四个人。根据对这四人的叙述,可知材料的中心是:有无遇合对于一个人人生价值的体现十分重要。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钟子期..”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