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回忆“东方时空”二十年演播历程时曾深有感触地说,“东方时空”可能就干了一件事——平视:用“东方之子”平视人,不仰视、不俯-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回忆“东方时空”二十年演播历程时曾深有感触地说,“东方时空”可能就干了一件事——平视:用“东方之子”平视人,不仰视、不俯视;用“生活空间”平视生活,不涂抹、不上色;用“焦点时刻”平视社会,不谄媚、不闪躲……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平视
平视,是一种对人、对生活、对社会的态度,更体现出一种不急不躁、平和的内心追求。平视,不带半点偏角,不会看得旁人高高在上,让自己溜须拍马,失去;也不会觉得唯我独尊,使自己被傲气冲昏头脑,自利。平视,说起来是容易,但却难以企及。白岩松回忆,二十年只做了一件事:平视。看起来微不足道,却足以赢得所有人的尊重和掌声。
至圣先师孔子,对待他的学生是平视的。他对学生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他允许平等地对话,平等地交流。在他心中,自己不过比年龄稍长,并非高高在上,也唯有如此,孔子才能在曾子说出“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志向时,与他一同心驰神往,说出“吾与点也”的赞叹;才能在子夏经过“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盼兮”一句感发,说出“礼后乎”的时,真诚地感叹,认为子夏了他。正是由于孔子的“平视”,整个孔门没有成为一个规矩森严的教,而成为一个教学相长、其乐融融的学派。他并非孔庙中的泥塑木偶,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仁厚,使子贡在他去世后依然追思他又守孝三年。这已不是一个普通的教师的影响,而是孔子谦虚又自信的风度对人一辈子的影响!
做到平视是不易的,人在低位时,便自卑,身处高位便又容易自负,正如韩愈《师说》中所言“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就懒从师。凡事都如此思前想后,就无法保持“平视”的心态,其他事情便也可想而知了。其实,无法平视的根由是在我们心中,我们不够自信,我们的心还无法做到不被外物左右。于是,受到一丁点刺激我们便放心不下,反复思量,最终,还是被外物挑动了心中的天平,做出一副自卑或自傲的神色自己:我已把姿态放得如此低,你便不好意思来伤我,又或者,我就是如此,你却能怎样,妄想使人被吓退。可是这又何必呢?
若是真有能力,总会如大鹏一样一飞冲天,何须张牙舞爪,与学鸠与蜩为难;若能力不够,那便厚积薄发,何必卑躬屈膝,求人可怜?
保持一个平视的姿态吧!更加地认识这个世界,也许,你会发现,你的理想、抱负正在不远的将来,你本不必自卑或自傲,只要平静地平视内心,平视世界,坚定地前进!也许你的内心也会更加平静吧!


试题分析: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我们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或关键词来立意。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是“平视”,“平”是平常、平等、平和,“视”是观察、看待,“平视”就是以平等的身份去看待人,用平常的心态对待事物。“平视”能更真切、客观地认识他人、自己乃至整个世界,它是为人处世的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正确解读了关键词的内涵,文章的立意也就迎刃而解了。
思路设计一:平视是一种真诚、纯洁的人生态度。
因为平视,在伟人面前,我们尽现自信;因为平视,在弱小面前,我们尽现平等;因为平视,在朋友面前,我们尽现信任;因为平视,在困难面前,我们尽现抗争;因为平视,在爱情面前,我们尽现尊重;因为平视,在生活面前,我们尽现真诚;因为平视,在生命面前,我们尽现韧性。用平视的目光,去看待人生,我们会活出自己的天性、率真和美丽。
思路设计二:平视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具体体现。
真正的平视应该是平等的、相互的,是精神共同在场的双向流动。它表现为人与人,人与世界间的相互敞开、接纳、承认和包容。它超越了给予与被给予,支配和被支配的狭隘,它拒绝疏离、控制和虚伪,呼唤理解、沟通与真诚。让我们的眼睛平视一些,人与人之间就和谐一些。
思路设计三:平视是自我的需要,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只有不自卑、不自鄙、不自亢、不自傲,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平视,需要心的端庄与正直,平视,需要情的纯洁与高尚,平视,需要识的广博与深邃,平视,需要度的准确与合理。
思路设计四:平视能使我们“不畏浮云遮望眼”,客观公正认识事物。
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诉我们,以偏概全、是非不分,盲目自大、盲目自卑,往往都源于不能“平视”。平视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超越功利的公正,是一种抛却杂念的单纯。唯有“平视”,我们才能科学比较,才能高瞻远瞩,观察入微,才能把市俗偏见拒之门外,把真情实况尽收眼底。
思路设计五:平视也要有高度,有眼光,要站在一个恰当的高度平视。
不同有的人有不同的平视高度,同一个人站在不同的高度其平视高度也会不同,重要的是我们要丰富自己,武装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能站在人生的一个高度平视自己,平视别人和外物。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回忆“东方时..”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