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精选

首页 > 图书 > 图书内容/[!--newstime--]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学德育行动研究

中学德育行动研究是中加合作教育科研项目“妇女教育、少数民族教育、道德教育问题研究”东北师大“道德教育”子项目。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负责人袁桂林等采用行动研究,进行“用‘两难故事’进行道德教育”的子课题研究。

参与此课题研究的人员由三方面构成:一是中学一线教师,包括长春市地20多所中学,还包括西安、银川、南京、吉林、哈尔滨、佳木斯及吉林省其他地区部分学校的教师;二是大学的专家学者,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库母斯(JerroldRCoombs)教授和宾费特(TylerBinfet)博士,东北师大、陕西师大、南京师大、长春教育学院的有关专家学者;三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

本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课题的选定阶段

道德教育一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近些年的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着效果不佳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从道德教育的内容而言,中国整个社会处于一个大的转型期,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相对而言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程度的脱离。从道德教育的途径而言,我们在道德教育中,传统上多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主要以灌输的方式进行,是一种说教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完全忽略了学生道德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造成教师无法真实地了解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也造成了学生对道德教育的逆反心理,影响了道德教育的效果。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认为后者是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而且对道德教育方法的改革,在中国的现实中,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决定以“道德两难故事”的教学方法改进现行的说教式的道德教育方法,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道德发展的真实水平,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起到提高道德教育实效的作用。

这样,两难故事教学法成为此研究的自变量,而学生道德发展水平、道德教育效果,则是因变量。这样就明确了此研究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做出研究计划:首先对中学教师进行道德两难故事教学的相关理论培训;然后请教师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情况,总结不同年龄段学生道德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并根据他们的了解,编写道德两难故事(实际上是考察教师对道德两难故事的正确理解与掌握);要求教师回到自己的课堂中,向学生讲述道德两难故事及编写,在学生掌握后,让学生自己编写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两难故事;在课堂上进行道德两难故事的讨论会,教师记录学生对每个两难故事的讨论发言,在必要时进行正确的引导;最后教师把学生所编写的两难故事,与道德教育的专家人员进行讨论研究,分析学生所处的道德发展水平,作为以后的教学依据。

2.研究的实施阶段

首先是教师的培训:1997年4月22日至5月6日。在此期间,加拿大柯尔伯格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库姆斯(JerrldRCoombs)教授和宾费特(TylerBinfet)博士来长春,在两周的时间内对吉林省近20所中学的教师和东北师大的课题组成员进行道德两难故事的教学及理论培训。内容包括:道德两难故事的含义,道德两难故事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作用,道德两难故事的结构及构成要素分析,道德两难故事的教学(利用道德两难故事进行道德教育,如何教会学生编写道德两难故事,最后,以教师自己编写出较好的道德两难故事为止)。

其次是学生道德两难故事的编写,即教师把这一教学方法用于道德教育的课堂中去,时间为1997年5月6日至1997年10月。培训后的中学教师回到自己的学校,在自己的班级进行编写道德两难故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最后,由学生自己编写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道德两难故事。

3.结论分析与新的研究题目的确定阶段

1997年10月至1998年4月,中学教师把学生所编写的道德两难故事送交东北师大课题组,与大学的理论研究人员一起对学生的道德两难故事中的要素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学生的道德发展状况,指导中学教师在现有问题的基础上,确定新的研究题目,做出新的研究计划。

由于这个研究是由教育理论研究者提出的(其中当然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在研究计划中明确了行动研究的研究方法,因其程序完全符合行动研究的要求,这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

(转引自马云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P212—214)

上一篇:[思考题]     下一篇:学习目标